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电子接口电路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丁文龙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230000
摘要:在全球能源结构朝着清洁化转变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这对电力电子接口电路的稳定性、效率以及兼容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借助MATLAB/Simulink平台,通过对典型电路拓扑进行建模、优化控制策略,以及在多种场景下进行仿真验证,深入分析参数设计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仿真建模能够有效降低实验成本,还能为新能源接入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量化依据。
关键词:新能源接入;电力电子接口电路;建模;仿真分析
引言:随着“双碳”目标一步步推进,光伏、风电这些新能源在发电里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不过,新能源有时候发电不稳定,会出现波动,这就让电网不太稳定。电力电子接口电路是连接新能源和电网的关键部分,它性能好,直接影响电并入电网的质量。过去,靠做物理实验来设计电路,不仅成本高,而且周期长。而仿真建模可以用数学模型模仿电路工作,提前知道参数变了对系统有啥影响,所以就成了优化设计的重要办法。选什么样的电路拓扑、怎么优化控制策略,还有在不同场景做仿真验证,这些是让接口电路在稳定性、效率和兼容性方面达标的关键,也是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电路拓扑选择与参数设计
在电力电子与电力拖动课程的实践中,给光伏系统电路建模是重要研究内容。根据新能源的特点选合适的电路拓扑,这是建模的基础,比如,光伏系统,前面一级一般用Boost电路来找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后面一级通过全桥逆变器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参数设计得依据基尔霍夫定律和器件特点,比如说Boost电感数值会影响电流的波动,电容数值能影响输出电压稳不稳定。
例如:小李同学建模型的时候,参考了课程里的例子和学术论文。他发现不同论文里算电感、电容参数的方法不一样。为了找到最好的方案,他用了两种算法,分别把Boost电感L设成1mH和1.2mH,再做对比仿真。当光照强度从1000W/m²突然降到800W/m²,L是1mH的模型,Boost输出电压波动能到±10V;L是1.2mH的模型,电压波动就减小到±5V,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总谐波失真(THD)也从4.5%降到4.2%。后来调整的时候,小李还发现电容C1数值对系统反应速度影响特别大:加大电容数值,输出电压波动会变小,系统反应时间会变长。经过反复仿真和调参数,他最后确定了一组参数,既能稳住电压,又能让系统快速反应。通过这个过程,小李明白了参数设计得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要不断试试、分析分析,才能找到最好的结果。
二、控制策略仿真与优化
要提高接口电路的动态性能,闭环控制很关键,风电变流器的矢量控制就是个典型例子。把三相电流分开成励磁分量(id)和转矩分量(iq),就能分别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I参数优化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系统反应速度和稳不稳定。
例如:小王同学在搭建PWM变流器矢量控制模型,按平常经验,先把PI参数设成Kp=0.5、Ki=10。仿真时,突然加上50%额定负载,电机转速从1500r/min一下子掉到1480r/min,恢复时间要0.3秒,达不到实际使用要求。于是,小组同学重新复习控制理论知识,结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里调PI参数的方法,决定用Ziegler-Nichols法优化参数。确定临界比例度和振荡周期的时候,他们多次改变比例系数,仔细看系统的反应曲线。折腾了差不多两小时反复测试,得到临界比例度Kp_c=2.0、振荡周期T_u=0.15s,再算出新的PI参数Kp=1.2、Ki=5。重新仿真,转速只降了5r/min,恢复时间缩短到0.1秒。优化过程中,小组发现PI参数调整对系统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影响大:Kp太大,系统容易振荡;Ki太大,又会超调。通过不停调整和分析,他们更明白PI参数和系统性能之间复杂的关系了。
三、多场景仿真验证与对比分析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网故障、新能源出力突然变化等极端情况经常出现,所以多场景仿真验证是检验电力可靠性的关键步骤。就以光伏并网逆变器为例,电网电压跌落故障会让并网电流发生畸变,这就需要借助虚拟惯性控制等策略来提高系统的应对能力。
例如:小张同学在做仿真时,把电网电压设定为降到额定值的80% 。没用到虚拟惯性控制时,并网电流的THD从3.2%猛地涨到12%,逆变器很快就触发了过流保护。面对这样的结果,小张仔细研究了虚拟惯性控制的原理,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惯性时间常数H的准确设置是控制的关键。他先把H设成1s,仿真结果表明电流变形情况有好转,但THD还是很高有8.5%;于是把H调整到2s后,THD降到6.1%,电流波形也能保持像正弦一样,逆变器在出现故障期间也能稳定运行。为了确定这个办法是不是真有用,小张又模拟了电网电压不同程度下降的情况。通过从多个方面做仿真试验,他不仅证明了虚拟惯性控制这个策略,确实能让逆变器在电压低的时候更好地正常运行,还找到了一套根据实际电网的情况,来设置惯性时间常数的办法。这就很明显能看出,多场景仿真对于发现电路里可能存在的问题,还有优化控制策略,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电力电子与电力拖动课程的理论,探讨了新能源接入时,电力电子接口电路建模和仿真的主要办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优化控制策略,再在各种场景下验证,仿真技术能清晰地展现参数和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实际电路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未来,随着AI算法和硬件在环仿真(HIL)技术的发展,仿真模型会更贴近实际工程状况,能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并网技术朝着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鹤,陈儒盎,王鹏,等.机电管理接口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建模仿真[J].电力电子技术,2024,58(01):44-48.
[2]梁欢.基于数据模型补偿的并网接口电路电能质量优化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3.
[3]王中晶.浅析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21,(20):87-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