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张谡松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阳平镇中心学校432800

摘要: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中,新课改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在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面对新课改的浪潮,初中历史教学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机遇。将探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新课改的实质。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的本质也指向了学生的知识内化与关键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1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历史课作为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不仅是历史知识传授的载体,也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历史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表现如下:一是学校方面。在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少专业的历史教师,历史课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教授的。这些教师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忆知识点,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二是学生方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历史课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副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历史课在课时量和作业量上明显少于其他科目,并未被学生重视。除此之外,历史课的知识点多、背诵量大,并且与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学起来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1.2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历史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听讲,较少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部分教师觉得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就能学好历史;而大部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往往不敢针对自己的疑问向教师提问。加之学生自身缺乏独立学习和探究意识,学生彼此之间也缺乏合作交流的意愿。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受到限制。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强化历史意识,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首先强化历史意识,深刻理解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历史教师应将历史知识的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通过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保历史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2 依托核心素养,开展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理念能够有效践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每个历史单元、历史章节均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即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认知能力,提高其学习品质。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囊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指标,教师可以通过大单元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定位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目标以及评价准则,通过开展串接性教学,引领学生对历史知识概念形成整体性认知,再从整体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延伸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效率。比如,从大单元知识中展示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必然的发展路径,使学生能够形成唯物史观;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程关联在一起,整合多个单元,开展整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使学生能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以整体化的视角参与研学探究,理清历史学科中的各个要素,从各个要素中总结出核心素养内涵。为此,教师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引进外部资源,丰富大单元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视角和信息,培养其历史思维以及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2.3利用史料证实,在历史解释中增强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史料实证是开展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所获取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具体的史料,如历史文献、个人手记、图片档案等,以便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样,有助于拉近历史事件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通过对史料的深入研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例如,在教学丝绸之路相关内容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入《汉书》中的内容,如:“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借助史料分析让学生结合多方信息深入历史的演变过程,强化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感悟,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此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相关史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力,进而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综合认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2.4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历史学习体验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古迹遗址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体验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事件相关的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出发,持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唯有全体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方能扎实构建起培养具备历史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人才的坚实基石。

参考文献

[1]吴海量.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课程资源,2022,18(02):11-13.

[2]李文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界,2022(0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