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者权益保障分析

作者

李淼

湖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近年来,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不仅仅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的精细化、社会治理效能的现代化,同时注重全面提升民生福祉,而社会工作是连接群众和政府的关键,社会工作在促进社会公平、回应民生需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均可以发挥出很好的价值。想要更好的保证社会工作质量,还需要保障社会工作者的权益,同时满足社会工作者的权益提升社会工作者服务热情,让社会服务更加专业化、精准化、高质量化。在这个背景下,相关部门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保障社会工作者权益的重要性,结合当前的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工作者权益保障体系,更好的推动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1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者权益保障的必要性

在社会高质量发展阶段,保证社会工作者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强调社会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而想要实现这种转变,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是核心。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发挥、服务精力投入均和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有着很大的关联 [1]。如果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和专业付出不匹配,很容易导致社会工作者被迫从事兼职工作,精力也会被分散。同样的,如果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通道闭塞,也会削弱社会工作者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动力。基于此,保障社会工作者权益是适配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服务专业化转变的关键。此外,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现代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网络的关键节点,保障社会工作者的权益可以很好的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人才基础,让社会工作者从协助特殊群体逐渐融入到积极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更好的保证基层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

2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者权益保障的具体策略

2.1 构建和岗位职责动态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

在社会工作者权益中,薪酬待遇是基础权益,也是社会工作者职业价值的直接体现,当前部分地区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仅仅略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且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和工作量、专业难度存在明显脱节情况,导致社会工作的职业吸引力受到很大的影响[2]。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相关部门还需要构建以 “岗位价值 + 专业等级 + 服务成效” 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工作人员需要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同等岗位的薪酬水平,制定符合社会工作者情况的基本薪酬标准,同时明确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者的薪酬梯度,保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付出可以获取对等的回报。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将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增长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增幅等挂钩,建立年度动态调整机制,以免社会工作者长期薪酬停滞。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设立专项绩效奖金和相应的补贴,通过一些经济激励来增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稳定性。

2.2 完善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体系

在影响社会工作者工作热情和服务质量的因素中,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受限都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保证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也是其基本权益之一 [3]。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相关部门还需要完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体系,构建“纵向晋升 + 横向拓展” 的双轨发展路径。其中纵向晋升可以通过设立五级职称体系来实现,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从助理社工到高级社工的职称体系,并且明确不同职称体系的任务等级和考核标准,同时设置相应的薪酬待遇,在晋升指标中,可以将继续教育时长、服务案例质量等作为核心指标。在横向拓展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鼓励社会工作者积极向培训岗位、管理岗位、政策研究岗位等转型,拓宽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系统性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培训,更好的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2.3 强化法律法规对执业权益的兜底保障

当前社会工作者职业权益普遍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尤其是在面对职业伤害、服务对象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往往会陷入“维权无据” 的困境中。基于此,为了更好的保障社会工作者的权益,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者权益保障条例》立法,同时对社会工作者的权利义务、执业范围、法律责任等进行明确,详细规定服务机构必须为社会工作者购买职业责任险和意外伤害险,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赔偿保障[4]。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权机制,可以由工会、民政部门设立社工权益维权热线和调解委员会,当出现欠薪、不规范解聘等问题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向调节委员会寻求法律援助,确保社会工作者的权益受损的时候,可以及时得到救济和帮助,更好的保障社会工作者的权益。

3 结语

0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保证社会工作者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要从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权益出发,通过完善薪酬增长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体系和专业能力提升体系等方式,提升社会工作的职业吸引力,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好的保证社会工作者的执业权益。

【参考文献】

[1] 谢建社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者权益保障研究 [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5,22(02):69-76.

[2] 费梅苹 . 促进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积极政策效应 [J].中国社会工作 ,2022,14(01):15-15.

[3] 潘旦 . 社会工作介入技能型零工群体劳动权益赋能服务研究 [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03):20-29.

[4] 努力耕耘18 载 用心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记“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泰安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李健 [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4,33(10):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