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背景下幼儿园劳动启蒙教育策略
陈秀
简阳市简城第一幼儿园
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劳动启蒙教育的五步走策略:明目标、定场景、共唤醒、活实践、固效果,帮助幼儿提升劳动感兴趣,初步学习与劳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一、明目标:深度解读方案,精准锚定习惯养成起点
朱永新教授提出:习惯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将劳动教育目标转化行为实践内容和形成性目标两个部分,即通过引导幼儿“做什么”和重复性地“做”,最后形成稳定的“自动化行为”。
二、定场景:融入幼儿生活,挖掘真实情境中的习惯养成着力点 五、固效果: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习惯养成
将目标落实到具象化、可操作的场景中以实现目标的落地,基于幼儿的生活空间,我们确定了五类幼儿可实践的真实的劳动场景,包括幼儿园里的自我服务、班级服务、园级服务,幼儿园外的家庭服务和社会服务,并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参考万蔚蕴的《融于幼儿园生活的劳动教育——幼儿园劳动育人的实现路径》【1】中对幼儿园劳动实践样态的阐述,制定了小、中、大班的不同场景的劳动实践自我服务、班级服务、园级服务、家庭服务、社会服务五个场景的内容,具体如下:
(一)自我服务场景:指向生活中的自理和游戏中的自理,进行自我服务目标。
(二)班级服务场景:指向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尝试为集体服务,并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目标。
(三)幼儿园园级服务场景:也是在指向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尝试为集体服务,简单使用劳动工具或用具目标。
(四)家庭服务场景:指向生活中的自理,学习与劳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五)社会服务场景:指向为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目标。
三、共唤醒:聚焦教师与幼儿的“双向成长”,把握习惯养成核心要
根据习惯养成的两大核心——培养好习惯、戒除坏习惯,我们分别从教师和幼儿两个层面进行唤醒与引导。
(一)唤醒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从“替代包办”到“智慧支持”的角色转变
1. 观念更新:以研促改,破解劳动教育认知误区
开展“劳动教育误区诊断”专题研讨,破解教师劳动教育认知误区,如认为幼儿做不好,幼儿擦不干净桌子,扫不干净地等等,所以不用做,在劳动中存在安全隐患,怕幼儿摔倒,所以限制探索。
2. 行为迭代:从“我说你做”,到“你做我也做”
园长带领全体教职工对幼儿园所有户外材料进行全面清理、重新归类、有序摆放、张贴标识,为全园教师、幼儿进行收纳、整理奠定基础。
(二)唤醒幼儿:推动从“被动求助”到“问题主人”的思维转变
1. 问题可视
为了促进劳动养成教育的深度推进,我园从行政到教师,都坚持以“问题导向”,随时捕捉生活场景中的习惯养成契机,通过拍摄因整理习惯不好、劳动不足而出现的问题场景照片,引导幼儿集体观察反思、讨论,帮助幼儿意识到只有每个小朋友都参与整理、参与劳动,才会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方便大家使用。
2. 策略共生
通过讨论、阅读绘本等,共同生成基于幼儿视角的问题解决方案。在班级中出现的因幼儿劳动缺失的问题,如“游戏结束时才能把游戏材料收拾好”“午睡起床后需要做哪几件事”,都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形成方法,讨论后可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幼儿能看懂的示意图,提醒幼儿重复劳动行为。
四、活实践:以幼儿为主体,创新习惯养成实践方式
(一)计划劳动时间:达成劳动约定
1. 班级每日劳动时间制定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皆有劳动的体验,小班、中班、大班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的不同,制定班级劳动的时间,可制定个人劳动、值日生劳动等不同劳动内容,帮助幼儿认清一日生活中哪些是自己的事情。
2. 全园劳动时间制定
在园级服务的劳动实践内容上,幼儿园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全园劳动时间”,固定一小时,幼儿对班级和幼儿园公共区域的玩具进行擦拭和整理,给自己的被子装袋等。
(二) 开展劳动学习,掌握劳动技能
引导幼儿向身边的成人学习劳动技能,向爸爸妈妈学习如何使用扫帚,向保育老师学习清洗抹布,向老师学习整理材料,一方面是对基本的劳动技能进行学习,一方面是感受劳动的不易,产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三)参加劳动竞赛,增强劳动自信
每年举行一次“劳动小达人技能大比拼”比赛活动,根据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劳动内容,幼儿比赛准备的过程,是幼儿劳动能力提升的过程。
(一)环境浸润:让空间成为“不说话的老师”
工具可视化,在幼儿园每个区域投放幼儿方便拿取、方便使用的劳动工具,幼儿可随时拿取和使用。
标识指引,在幼儿园每个区域张贴引导幼儿自我服务、班级服务、园级服务的劳动实践流程图,幼儿可通过标识进行再次学习,如在卫生间张贴“擦便用纸步骤图”,提示幼儿擦便用纸步骤“取-折-擦-折-丢”。同时幼儿园所有的材料皆有标识,遵循“材料在、标识在”的原则,为幼儿的劳动提供便捷。
(二)仪式升华:以园所文化强化持久品质
每周在升旗仪式上总结幼儿上一周劳动的情况,对每个班级幼儿劳动的情况都进行回顾,为做到快乐劳动、认真劳动,班级物品收纳整齐,劳动效果好的班级颁发“银杏小管家”劳动勋章。
“润物细无声”——幼儿习惯养成的“习得-重复-巩固-形成”的过程,既是行为模式的建构之旅,亦是生命成长的隐喻诗篇。让我们以科学为舟、以耐心为桨,陪伴幼儿在习惯养成的长河中蓄力前行,让今日点滴积累的微光,照亮孩子们未来自主、从容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 万蔚蕴 . 融于幼儿园生活的劳动教育——幼儿园劳动育人的实现路径 . 现代教学 ,2024,20 :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