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作者

宋杰

371322199312301743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学科,对于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综合素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等多个维度。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应从传统的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知识。

2. 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时,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公式并要求学生记忆和应用,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缺乏理解,不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忽视个体差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都不尽相同,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积极性受挫,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与生活脱节

传统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将所学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项目式学习

1. 设计真实项目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例如,开展“校园绿化规划”项目,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绿化面积、规划植物种植布局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科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导项目规划与分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规划和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校园绿化规划”项目中,有的学生负责测量校园场地尺寸,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植物生长习性资料,有的学生负责设计绿化方案,通过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评价与总结项目成果:对项目成果进行多元化评价,不仅关注项目的最终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评价后,引导学生对项目过程进行总结反思,积累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二)情境教学法

1.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超市购物”情境中,提出“买一件商品需要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购物中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拓展情境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情境中,如计算家庭水电费、规划旅行预算等,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

1. 组建合作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分组,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优势互补。每组 4 - 6 人为宜,如将思维活跃的学生与细心认真的学生分在一组,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 明确小组任务:为每个小组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共同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应用题或完成一个数学实验。在解决应用题时,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分析题目、讨论解题思路、分工计算,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促进小组交流与评价:组织小组内成员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四)翻转课堂

1. 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提供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之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基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2. 课堂互动探究: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3. 课后巩固拓展: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创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

(一)多元化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还应涵盖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例如,在评价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时,除了看项目的完成质量,还要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问题;学生互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同时,结合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六、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通过采用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陈振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J]. 教育研究 ,2020(2):45 -46.

[3] 辛涛 , 姜宇 , 刘霞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4(1):1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