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情景化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相关性探究
姜灵侠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城关第一小学 陕西省铜川市 727200
引言
小学高段是学生思维品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丰富体验,积累语言经验,形成关键能力 [1]。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升核心素养”,情景化阅读教学通过构建贴近文本与生活的学习场景,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训练”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深度思考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基于宜君县城关第一小学相关课题的实践探索,并以此为例展开分析,阐述情景化阅读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揭示情景化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的关系,以期能为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提供一些启示。
一、情景化阅读教学的内涵与思维发展的核心维度
(一)情景化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
情景化阅读教学并非简单的“情境再现”,而是以文本为出发点,通过三重维度构建的教学体系:一是文本适配的场景创设,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授课中,可搭建“战地叙事厅”,将革命战争场景与文本细节相对应,创设情景展开教学;二是任务驱动的探究活动,在《故宫博物院》教学中,可设计“小小讲解员”任务,要求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梳理游览顺序,解说建筑特点;三是多元互动的思维场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中开展“父母评价方式辨析会”。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将“静态阅读”转化为“动态思维实践”,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发展思维能力。
(二)小学高段学生思维发展的核心需求
小学高段学生思维发展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形象思维相对发达,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需要载体进行思维过渡;二是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正在发展,喜欢探究后得出结论,不耐接受 " 灌输 " ;三是思维的系统性有待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思维的系统性正在发展,文本理解往往呈现出 "断章" 现象,难以实现整体勾连。情景化阅读教学可以实现上述三大需求:借助具象场景降低抽象思维的难度;通过任务探究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通过互动讨论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
二、情景化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践机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效率不高。单纯的知识灌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课堂的需要了,仅仅通过分析课本中的阅读文本这一种形式进行授课,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聊,所以教师必须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一)以“生活化情景”激活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情景化阅读教学通过构建生活关联场景,帮助学生实现从“具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跃迁。在《慈母情深》教学中,课题组设计“家庭记忆展”情景:学生携带承载母爱记忆的物品,先以“展品描述者”身份讲述物品背后的故事,再对比文本中“母亲龟裂的手指”“疲惫的眼睛”等细节,用具象化语言提炼“母爱”的抽象内涵。实践表明,此类教学使学生对抽象情感的表达精准度提升 40% ,证明生活化情景能有效搭建“生活经验—文本符号—抽象思维”的转化桥梁。
(二)以“问题链情景”强化逻辑思维的条理性与严谨性
逻辑思维就是对事物有关联的梳理和推理,情景化阅读教学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形成 " 现象→本质→规律 " 的思维路径。在《将相和》课堂教学中,创设“赵国朝堂议事”情景,设计有表层、进层、拓展三层问题链,表层问题是理清 " 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 " 三件事的顺序;进层是分析蔺相如" 避廉颇" 的利弊;拓展是探讨" 将相和"与赵国盛衰的关系。课后测试显示,上过此类课的学生,事件概括的有条理性比传统教学班级高 35% ( 见课后测试卷成绩),说明问题链情景能增强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三)以“冲突性情景”培育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与辩证性
批判性思维需要在多元视角的碰撞中发展,情景化阅读教学通过构建认知冲突场景,引导学生突破单一思维定式。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设置“文物追索听证会”情景:学生分别扮演“文物原属国代表”“收藏机构代表”“历史学者”,结合文本中“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的屈辱”,从历史、法律、现实等角度辩论“文物归属”问题。这种情景设计使学生逐渐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跟踪调查显示,经过一学期训练,学生提出质疑的频率提高2 倍,论据组织的辩证性显著增强。
(四)以“创造性情景”拓展发散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特性
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开放的表达空间,情景化阅读教学通过构建 " 变文本为我所需" 的情景,让学生" 跳出文本",展现思维的发散性。在《月光曲》的课堂教学中,构建“音乐联想工坊”情景。先聆听《月光奏鸣曲》,再品读课文,听到 "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 这个句子,联想 " 月光照耀波涛",将文字变成视觉、听觉、触觉等其他感觉或图画、诗歌、故事等形式呈现。学生作品中出现了" 银色的琴弦在水面跳动"、" 月光是月亮的叹息,落在浪尖上碎成星星 " 等精彩语句。是发散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的情景教学让学生 " 跳出文本想开去 " 的能力得到提升,实验表明,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提升了 32% 。
三、基于教学实践的实证分析
课题组选取本校六年级三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开展情景化阅读教学 ( 实验组 ),一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 对照组 ),一学年后,运用 " 小学高段学生思维能力量表 "( 四个维度 :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 进行前后测,比较实验前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一年后,实验组期末思维能力得分比期初提高 29.3% ,对照组期末思维能力得分比期初提高 11.5% ,方差分析表明两组差异显著;思维发展水平与情景化阅读教学的开展次数呈显著相关(r=0.73,p.01),即情景化阅读教学开展次数越多,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越高。不同类型的情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不同影响。其中,问题链情景对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影响最大,平均提高 34.7% ;创造性情景对学生发散思维发展影响最大,平均提高 32.1% 。
结语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文体的情景化教学对思维发展的差异化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在提升思维训练精准度中的应用。正如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不教”,情景化阅读教学的终极价值,正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自主思考、独立判断、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秀平 . 新课标背景下情景任务驱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J]. 亚太教育 .2024 (15):163-165.
[2] 宋丽红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用措施 [J]. 考试周 刊 .2022 (14):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