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一年级数学中的运用
王兴丽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萸江学校
摘要:本文聚焦差异化教学在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应用,从学生差异特点分析入手,提出构建差异化教学策略必要性,探讨实施方法。通过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家庭背景等维度分析学生差异,针对性设计分层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多元评价体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作业设计以及数学游戏融入等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每位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达成因材施教目标。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一年级作为小学数学学习起点,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求。差异化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过程、结果以及学习环境,使各层次学生获得最适合发展。本文旨在探索一年级数学教学情境中学生差异表现,提出针对性教学策略与实施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推动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帮助所有学生建立良好数学学习基础。
一、探析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差异特点
认知发展角度看部分学生抽象思维已初步形成,能够理解简单数学概念而另一部分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借助实物操作理解数学概念。思维方式方面,有些学生擅长逻辑推理,喜欢思考问题而另一些学生则偏向直觉思维,习惯模仿记忆。部分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意识较强而其他学生则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更多外部激励与引导。入学前经历也导致学生起点不同,有些学生入学前已掌握简单加减法计算,数感较好而有些学生则缺乏数学启蒙对数概念理解模糊。
家庭支持条件差异也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有良好家庭学习环境学生通常接受更多课外辅导,而缺乏家庭支持学生往往只能依靠课堂学习。这些差异若未得到充分关注与应对,将导致学习困难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学习能力强学生则无法获得足够挑战,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现象,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二、构建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差异化教学策略
教师需构建多元化教学策略体系,实施分层教学内容设计,将教学内容划分基础层、提高层与拓展层,确保不同水平学生均有适合学习目标。基础层内容聚焦核心知识点掌握提高层强调知识应用,拓展层则注重思维拓展与创新应用。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特点灵活选择直观教学、探究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学生多采用实物演示、画图表征等直观教学方法;对于抽象思维已初步形成学生,则可适当增加探究活动比例。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打破统一标准评价模式,关注学生进步程度与努力过程。对于基础薄弱学生,肯定其点滴进步;对于优秀学生则提出更高要求,避免产生懈怠心理。创设开放互动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想法,促进同伴间互相学习形成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教学为例,可实施分层教学设计。教学开始阶段,通过情境故事导入,如小兔摘了13个萝卜,送给小猴9个,还剩几个?引发全体学生思考。教师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设计三层次学习任务卡。基础层学生使用实物或数轴辅助计算,如通过摆放13个红色积木,拿走9个,数一数还剩几个;提高层学生尝试凑十法计算,将13-9转化为13-10+1;拓展层学生则探索多种解题策略如凑十法、补数法等,并解决相关应用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情况提供不同程度指导,对基础薄弱学生采用三步走引导:第一步直观演示,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十几减9过程;第二步模型迁移,引导学生将实物操作经验转化为心理表征;第三步强化练习,巩固基本计算方法。对中等水平学生,引导探索凑十法思路,理解十几减9等于十几减10再加1规律。对学有余力学生,则设计开放性任务,如创编十几减9应用题,探究减法计算规律。课堂总结环节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设计不同难度自我评价表,让各层次学生体验成功喜悦。课后作业同样体现分层理念,基础作业确保核心内容掌握,拓展作业提供适度挑战,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这种差异化教学策略,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挑战点,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实施一年级数学活动中差异化教学方法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异质分组原则将不同能力学生组合一起,通过同伴互助促进共同进步。设计分层作业体系包括必做题、选做题与挑战题三类,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基本要求达成;选做题针对中等水平学生,提供适度挑战;挑战题则满足优秀学生探索需求。运用数学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开展主题式实践活动,如超市购物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数学概念。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进步情况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实施灵活分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动态调整小组。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口算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教学为例,可实施多层次差异化教学方法。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前测结果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设计相应学习任务。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小熊购物情境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如小熊有20元钱又得到5元奖励,共有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主体活动环节,采用站位学习法进行分层教学—基础站提供实物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摆放数学教具直观感受计算过程,如用小棒摆出2捆10根与5根单根,合并后数一数总数;提高站引导学生学习口算方法,理解整十数加个位数先把十位与个位分开计算再合并结果原理;拓展站则鼓励学生探索计算规律,发现整十数加整十数规律与应用。学生可根据自我评估在不同站位间流动学习。课堂实践环节设计数学集市活动,学生扮演小老板与顾客角色,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进行购物交易,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为不同学生提供相应支持—对基础薄弱学生采用手把手指导,演示计算步骤;对中等学生引导其说出计算思路;对优秀学生则鼓励探索多种解题策略。课堂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梳理学习内容,构建知识网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深入分析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差异是实施差异化教学前提。构建分层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元评价体系等差异化教学策略框架能有效应对学生差异。小组合作学习、分层作业设计、数学游戏融入等具体方法是差异化教学落地关键。本文建议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与方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目标。
参考文献
[1] 范丽娟. 探析小学低年级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J]. 科技视界,2015(8):208.
[2] 郑丽华.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2016(97):75.
[3] 蒋继武. 小学低年级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分析[J]. 文渊(中学版),2019(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