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教室赋能课堂深度互动的价值与路径

作者

王强 闫晓鹏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641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催生了“智慧教室”这一新型教学空间[1]。智慧教室打破了传统教室物理边界的限制,将多媒体设备、智能终端、云服务平台等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集智能化、交互化、开放化为特征的新型教学环境[2]。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3]。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智慧教室赋能课堂深度互动的价值体现,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管理优化方面的积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为智慧教室的有效应用提供指导。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丰富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特别是关于智慧教室与课堂互动关系的理论认识,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实践意义: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智慧教室开展深度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校管理者制定智慧教室建设规划和使用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2. 智慧教室赋能课堂深度互动的价值

2.1 对学生学习的价值

2.1.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智慧教室丰富的视听效果和多样的互动形式,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在线投票、抢答等功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紧迫感。

2.1.2 促进知识建构,深化理解记忆

在智慧教室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并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2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2.2.1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智慧教室的应用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根据智慧教室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合理安排教学流程。

2.2.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灵活性

智慧教室拥有丰富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3 对教学管理优化的价值

2.3.1 精准了解学情,实现因材施教

智慧教室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精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管理者和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优势学科和薄弱环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2.3.2 加强教学监督,保障教学质量

智慧教室的视频监控和直播功能为教学监督提供了便利。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随时查看各个教室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同时,这也对教师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促使他们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保证教学质量。

3. 智慧教室赋能课堂深度互动的实施路径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3.1.1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所学校都能配备足够数量且性能良好的智慧教室设备,逐步配备录播系统、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先进设备,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1.2 整合优质资源,丰富软件平台

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整合区域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的智慧教室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应包含课件、试题库、微课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等内容,供教师免费使用。学校也应根据自身特色和需求,自主开发或引进一些个性化的软件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2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强化关键力量

3.2.1 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针对教师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开展分层分类的信息技术培训。对于新手教师,重点培训基本的设备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着重培训高级功能的运用和教学设计的整合;对于骨干教师,鼓励他们参加高级别的研修班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前沿的教育技术和理念。

3.2.2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应用

学校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积极应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改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要将教师使用智慧教室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此外,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竞赛、教研活动等,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3.3 革新教学设计与方法,突出核心地位

3.3.1 融合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差异化教学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智慧教室的技术优势,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通过实施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

3.3.2 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调整

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4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凝聚多方合力

3.4.1 校企合作,拓展实践基地

企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实习、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2 校际联盟,共享优质资源

学校之间可以组建联盟,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通过联合教研、同课异构、师资互派等方式,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经验。此外,校际之间还可以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4. 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智慧教室将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智慧教室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智能辅导系统、自适应学习引擎等,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干预。

参考文献:

[1] 祁彬斌,包昊罡,郑娅峰,李艳燕 .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联学习环境:内涵、框架与实施路径[J]. 电化教育研究,2024,45(10).

[2] 杨雨浓,徐澳,张春炯,谢涛 . 基于联邦多任务学习的智慧教室隐私保护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2024,34(09).

[3] 范文翔,李珂琳 .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学习空间转向:从智慧教室到全息教室[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01).

本文系 2023 年度山东省智慧教育研究项目“基于 AI 技术支撑的智慧教室模型建构与实践应用”(项目主持人:王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