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科教融汇新背景下高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李斌 罗梦君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科教兴国板块来表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科技、人才实行统筹安排、“三位一体”部署的必然要求。科教融汇强化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融汇发展,其中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面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以及人工智能时代职业多变性对知识和技能教学的新挑战,如何把科技革新的力量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实现“科”与“教”有机相融、协同提升,这关键在于教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亟需破解的问题。应对科教融汇提出的新挑战,高职教师需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的变革趋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模式以及资源配置方式,注重将科技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内容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中等。

一、科教融汇对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新要求

实践能力是指职业人具有胜任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所持有的态度而形成的综合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优质的职业实践实施职业培训,为提升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供很好的途径。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是指将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融合起来,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教育、人才放在一个部分进行统筹部署,在进一步明确三者的战略定位基础上,突出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高职院校需在产教融合架构下推进科教融汇,这亟需教师实践能力的与时俱进,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具有一定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迈入“双高”时代的进程中,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发展职业教育首要资源的教师队伍,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具备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这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和补充。教师在进行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尤其对于理工科的教师来说,随着其实践能力的提升,他们的学科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同时,实践能力也会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在产教融合视域下,通过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培“双师型”教师、共育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等合作模式,以此来促进高职教师不断学习,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企业等场所,教师可以直接接触到行业最新技术,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及企业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还可以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锻炼,掌握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对自身发展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职业规划不清晰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培养,主要采取集体培训的方式。高职的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实践技能和经验不足,他们对于企业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了解不足。教学过程中,仅注重理论教学的学习和提升,而对实践教学能力如何提升充满疑惑;而部分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其专业实践能力虽然较强,但是由于没有教学经验,将实践操作和专业教学联系起来的能力还不足,仅限自己操作,而无法高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大部分教师很难做好目标明确的职业规划,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理解不够全面,导致教师无法制定全面、高效的职业规划。

(二)院校实践制度不完善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根据所要完成培训指标而指派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参加师资培训的教师部分是基于职称评审的压力或者是完成继续教育学时而被动参加培训,教师主动参与的培训有限。 当前“双师型”教师普遍存在企业实践能力不足,虽持证却难以真正胜任岗位或有效指导学生。主因是院校企业实践制度不完善、教师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培养渠道单一,导致实践积极性不高,制约教师发展和科教融汇。

三、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重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综合性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特征,个性发展是核心素养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后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与个性发展,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创新能力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及个性化发展支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重构跨学科整合的三阶段递进式模块化教学实践内容

基于跨学科的视角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依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统筹校内外资源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创造性整合,形成三阶段递进式模块化教学的实践内容。改革后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堂实践模块、实验教学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形成基本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职业创新能力三个递进式阶段。

(三)打造“产学研训赛创”六位一体化的产科教实践平台

基于“专产对接 - 技术同步 - 协同创新”理念,聚焦如何提升服务产业的能级。整合现有平台,整合职教联盟、创新中心、专业综合实训室、专业特色实训室等,打造产科教综合平台。通过产科教综合体真实生产、实训教学、科技研发、社会培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要素的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以产助学、以研促产,学训结合、训创融合,形成良性循环。以“科技 + ”为抓手,赋能平台升级建设。现代科技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增强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利用VR、AR 等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软件开发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搭建职业教育智能应用场景,提供远程实践体验的机会,将实训场所由传统的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现实空间,实现“虚拟现实 + 岗位体验”的融合。

(四)探索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全过程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本项目拟坚持“全程评价,一生一评,全员参评,智慧析评”的评价理念,依据不同实践课程类别设计相应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场域。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数字技术提供更便捷和准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移动端等现代化交互式技术手段,支持全过程评价的实施和管理。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实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收集、分析教师学生的教学数据和学习行为,通过机器学习等工具发现模式,实时反馈并个性化指导,并持续优化反馈与指导,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3 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科教融汇新形势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2023JG175)、“科教融汇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2023JG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