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分析

作者

吴玉红

山东中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新泰市 271200

引言

在当代房屋建筑施工中,注浆技术已发展成为解决地基缺陷与结构修复的核心手段。其技术原理基于浆液在压力作用下的流动充填特性,实现对软弱地基的强化和既有结构的补强。合理运用注浆工艺可有效控制建筑不均匀沉降,提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当前技术发展重点聚焦于精准控制注浆参数、智能监测注浆过程以及环保型注浆材料的研发应用,这些创新显著拓展了技术的适用边界。

1 注浆技术概述

1.1 注浆技术的定义

注浆技术是指通过专用设备将具有特定性能的浆液材料注入建筑结构或岩土地层中的施工工艺。该技术利用压力驱动原理,使浆液在目标区域内流动扩散,最终凝固形成具有工程效用的固结体。浆液材料通常由胶凝物质、骨料和添加剂按特定配比混合而成,其性能可根据工程需求进行调整。注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压力参数和流量指标,确保浆液在预定范围内均匀分布。固化后的注浆体能够改善原有结构的物理力学特性,提升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1.2 注浆技术的分类

注浆技术按照作用机理可分为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和压密注浆三大类型。渗透注浆适用于孔隙率较大的地层,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沿孔隙自然渗透扩散。劈裂注浆通过高压使浆液在致密地层中形成新的裂隙网络并充填固化。压密注浆则利用浆体的体积膨胀特性挤压周围土体形成密实结构。按材料组分划分,常见有水泥基注浆、化学注浆和复合注浆等技术形式。依据施工时序差异,可分为预注浆和后注浆两种工艺流程。

2 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 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领域展现出突出的工程价值。对于松软土层地基,注浆工艺可显著提升其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通过注浆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土体结构稳定性。桩基缺陷修复时,注浆可填充桩身与土层间的空隙,增强桩土共同作用。地下工程开挖前实施预注浆,能形成可靠的止水帷幕和支护体系。针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定向注浆技术可实现差异抬升和调平。溶洞和土洞发育区域,注浆充填能预防地面塌陷风险。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注浆参数,确保加固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2.2 防水堵漏中的应用

注浆技术在建筑防水堵漏工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主要应用于地下室、卫生间、屋面等部位的渗漏治理。通过高压注浆设备将聚氨酯、环氧树脂或水泥基浆液注入结构裂缝和孔隙,浆液在固化后形成致密的防水帷幕。施工时需根据渗漏情况选择适当的注浆材料和工艺参数,对于活动裂缝采用弹性注浆材料,静态裂缝则使用刚性材料。注浆过程需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采用分段注浆、间歇注浆等工艺确保填充效果。对于复杂渗漏部位可采用复合注浆技术,结合化学浆液和水泥浆液的特性优势。注浆完成后需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目测检查、渗水试验等方法验证防水效果。

2.3 结构补强中的应用

注浆技术在建筑结构补强工程中主要用于修复混凝土构件的裂缝、空洞等缺陷。根据结构损伤程度选择微膨胀水泥浆、环氧树脂等高强度注浆材料。对于承重构件裂缝采用压力注浆工艺,确保浆液充分填充裂缝内部。大面积空洞修复时设置注浆管和排气孔,采用分层注浆方式保证密实度。施工前需对结构进行详细检测,确定注浆位置和注浆参数。注浆过程中实时监测浆液流动情况和结构变形,必要时采用限压装置控制注浆压力。对于钢筋锈蚀导致的顺筋裂缝,先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再实施注浆。注浆补强后需进行强度检测和荷载试验,验证结构性能恢复情况。

2.4 裂缝处理中的应用

注浆技术在建筑裂缝治理方面应用广泛。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通过低压注浆实现完美修复。温度应力引起的贯穿裂缝采用注浆处理恢复结构连续性。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墙体裂缝,注浆后可重新建立应力传递路径。结构受力裂缝注浆补强时,需考虑浆体强度与基材的匹配性。装饰层裂缝处理选用流动性好的注浆材料,保证外观恢复效果。施工中需准确判断裂缝走向和深度,合理布置注浆点位。注浆后需进行质量检测,验证裂缝修复的完整性和耐久性。

3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

3.1 施工准备工作要点

注浆施工前需完成系统的准备工作。现场勘查应详细记录地质条件和结构现状,明确处理区域的具体特征。根据工程需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定注浆参数和技术路线。施工区域需进行预处理,包括表面清理、钻孔定位和预埋管件安装。设备调试确保注浆泵压力稳定性和管路密封性满足要求。材料进场检验核实浆液原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完成配合比验证试验。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体系,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分工。安全防护措施需落实到位,包括围挡设置和应急设备配备。技术交底工作应覆盖所有参与施工的操作人员,确保理解技术要求。

3.2 注浆材料的选择与控制

注浆材料选择需综合考虑工程特性和环境条件。水泥基材料适用于大多数常规加固工程,具有成本优势和强度保证。化学浆液适用于细微裂隙处理,渗透性和固化时间需重点控制。复合型材料可针对特殊需求调配性能指标,如早强或缓凝特性。原材料进场需进行抽样检测,验证其物理化学性能是否符合标准。浆液配制过程遵循确定的配合比,搅拌时间和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材料运输和储存条件应符合产品特性要求,防止性能劣化。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测浆液流动度和凝结时间,确保工作性能稳定。

3.3 注浆施工工艺与流程

注浆施工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实施。钻孔工序需准确定位并控制角度深度,确保注浆管安装位置准确。注浆顺序遵循由外向内、由下至上的基本原则,避免浆液无序扩散。压力控制采取分级加载方式,根据地质情况动态调整注浆参数。流量监测实时记录注浆量变化,判断浆液扩散范围和充盈程度。间歇注浆工艺可用于大体积填充,分次施工确保最终密实效果。特殊部位处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增设袖阀管或采用双液注浆。施工记录完整记载各孔位注浆参数和异常情况,为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3.4 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

注浆工程质量验证采用多维度检测方法。取芯检测直接观察浆液充填情况和固结体完整性。超声波检测评估注浆区域密实度和均匀性。渗透试验验证防水工程的止水效果是否达标。荷载试验检验加固后结构的承载能力提升幅度。表观检查确认处理区域无遗漏和明显缺陷。后期监测跟踪注浆效果的长期稳定性,记录可能出现的后续变化。质量评估报告应包含各项检测数据与设计要求的对比分析。不符合要求的区域需制定专项补强方案进行整改,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结束语

注浆技术的持续进步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该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施工中的诸多难题,更为建筑质量与安全树立了新的保障标准。未来随着智能化装备与新型材料的应用,注浆工艺将展现出更大的工程价值与发展潜力。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强 . 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J]. 四川建材 ,2024,50(04):167-169.

[2] 杨家兴 , 潘建旭 , 梁泽锋 .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3,(36):120-122.

[3] 李明 .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研究 [J]. 新城建科技 ,2023,32(23):115-117.

[4] 张晓龙 . 浅谈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J]. 建设监理 ,2023,(07):110-112.

[5] 黄文建 .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研究 [J]. 中华建设 ,2023,(05):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