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碳背景下陶瓷制造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

严贵清

福州理工学院 福建福州 350506

课题项目:本课题为2023年,福州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课题名称双碳背景下陶瓷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课题编号:FTKY2023022。

作者简介:严贵清(1988年9月—)女,福建莆田,汉,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教学。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在全球碳排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为背景,阐述了“双碳”目标提出的意义及陶瓷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双碳”目标对陶瓷行业在能源成本、环保投入、市场竞争格局及政策监管等方面的影响机制,指出行业财务风险加剧。从企业和政府层面分别提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意见,企业包括技术创新与绿色生产、成本管理等举措,政府涵盖财政支持、行业整合、市场监管、国际合作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对推动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碳;陶瓷行业;财务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主席于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意义深远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我国总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达成碳排放与减碳措施基本正负抵消,实现相对碳零排放。这一目标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调查,仅在建筑卫生领域,陶瓷行业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便达1.4亿-2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2%左右,其高碳排特性一目了然。同时,其上游的发电、石化行业已被列为首批碳交易行业,致使陶瓷行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与环保约束愈发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深入探究陶瓷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以及财务风险应对策略,显得尤为紧迫且极具现实意义。

二、“双碳”目标对陶瓷行业的影响机制

陶瓷生产涵盖制模、制泥、成型、干燥、打磨、洗水、上内釉、圆口釉、上外釉、扫灰检查、烧成、检瓷、补瓷、贴花、烤花、包装等工艺流程。其中,制泥成型和烧成环节属于主要耗能及碳排放环节,“双碳”目标对陶瓷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源成本攀升

陶瓷生产对能源依赖程度颇高,传统能源如煤炭、天然气等在其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企业不得不逐步向清洁能源转型。然而,清洁能源的引入往往伴随着更高的成本。例如,企业可能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以适配清洁能源的使用,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直接导致企业能源成本上升,短期内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冲击,影响资金流动性。

(二)环保投入加码

为契合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陶瓷企业必须加大在环保技术研发和绿色生产工艺改进方面的投入。研发过程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充满不确定性,短期内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同时,环保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加剧了财务风险。

(三)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偏好与日俱增,更倾向于选购低碳环保的陶瓷产品。这促使企业在产品创新和环保认证方面加大投入,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然而,这一过程要求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多个环节进行调整,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若企业不能及时顺应市场变化,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劣势,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

(四)政策监管压力骤增

政府为实现“双碳”目标,持续强化对陶瓷行业的环保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政策和排放标准。企业若无法达标,将面临停产整顿、罚款等处罚,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和财务稳定性。同时,政策的变化也增加了企业的合规风险和经营不确定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战略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双碳”目标给陶瓷行业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行业内企业的财务风险显著加剧。因此,深入研究陶瓷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的财务风险状况及应对策略,对于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三、“双碳”目标下陶瓷行业降低财务风险的意见

(一)企业层面

1.技术创新与绿色生产

企业应持续投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从营销系统数字化、生产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化三个维度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探索陶瓷行业减碳降碳路径。以全球一流建陶产品生产技术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在新品研发、工艺技术、智能制造、高端定制、专利技术、标准建设、人才培养、绿色环保等领域构筑全方位竞争优势。同时,优化生产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评估与优化,消除冗余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稳定企业收益。

2.成本管理

在研发生产方面,通过优化产品配方和工艺,提升产品竞争力,大力推动行业清洁生产和转型升级;推进窑炉低能耗快烧节能改造,降低气耗;采用陶瓷减薄技术,从陶瓷产品制造源头与性能功效实现节约能耗。在采购环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能耗管理,降低能源成本;在物流配送方面,优化配送流程,减少运输成本。此外,企业应转变能源消耗模式,当前主要能源消耗为窑炉燃烧的天然气,同时积极利用自有设施、场地实施提高太阳能利用、改善余热余压利用、建设光伏发电站分布式发电等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企业能源计划未来加大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寻找技术更成熟的可替代低碳原料,利用自有设施、场地实施太阳能利用、改善余热余压利用、建设光伏发电站分布式发电等,努力提升企业能源自给能力。

(二)政府层面

为确保陶瓷生产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并降低财务风险,政府可实施一系列措施。在财政支持方面,提供财政拨款补助,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开展低碳技术研发、能源结构优化等创新活动,减轻企业税负;在行业整合方面,引导和推动行业整合,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引导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监管方面,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在国际合作方面,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陶瓷行业的低碳转型;在风险管理方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风险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稳健运营。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双碳”目标下陶瓷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机遇。通过对其影响机制的剖析,清晰地看到能源转型、环保要求提升等因素给企业带来了成本上升、竞争格局变化及监管压力增大等问题,使得财务风险显著提高。然而,从积极的方面看,企业若能积极响应,如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优化生产流程及成本管理等,可提升自身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适应性。政府层面的各项举措如财政支持、行业整合引导等,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助力企业降低财务风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总之,陶瓷行业在“双碳”背景下,需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政府提供有力支持,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能有效应对财务风险,还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行业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其他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