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备考的策略分析

作者

姚旭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 529000

一、引言

新高考实施后,高中历史学科的考查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估,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的展现,考试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而是更倾向于对历史事件、现象的深度分析与综合解读。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备考需要打破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模式,探索更符合新高考要求的高效备考路径,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历史学科成绩的提升,也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备考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备考思路,难以适应新高考要求。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过度侧重教材知识点的梳理与背诵,将历史知识拆分为孤立的考点,忽视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讲解,导致学生仅能机械记忆知识点,无法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在面对新高考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难以快速准确提取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习题训练存在盲目性,部分教师采用 “题海战术”,选取的习题缺乏针对性,且对习题的讲解多停留在答案核对层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题目考查意图、总结解题思路与方法,学生难以从习题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与历史思维。

三、实施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备考需围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与解题能力培养展开,结合教学实际从多维度制定策略,打破传统备考局限,实现备考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一)整合多元教学资源,构建系统历史知识体系

在备考过程中,教师需打破教材局限,整合多元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历史知识体系。首先,以教材为基础,梳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明确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按照时间顺序、历史专题等维度搭建知识框架,如将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制度演变、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专题,引导学生在专题框架下梳理相关知识点。其次,引入优质辅助资源,如历史学科专业期刊中的学术文章节选、权威历史纪录片片段、博物馆数字资源中的历史文物图片与解说等,将这些资源与教材知识点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可引入相关学术文章中关于古代农业技术改进的研究观点,结合博物馆数字资源中的古代农具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农业发展历程。

(二)聚焦史料解读训练,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针对新高考对史料考查的重视,备考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史料解读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应选取多样化的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如史书节选、名人书信、文献档案等)、图像史料(如历史地图、绘画、照片等)、实物史料(如文物图片、模型等),根据教学进度与知识点特点,设计史料解读任务。在训练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史料解读方法,如识别史料类型、提取史料关键信息、判断史料来源与可信度等。例如,在解读一段古代史书文献时,先让学生明确文献的作者、撰写时代,再提取文献中关于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经过等关键信息,分析文献作者的立场对记载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随后,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史料分析问题,从基础的信息提取到深层的史料评价与运用,逐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史料。如给出一组关于某历史事件的不同史料,先让学生提取各史料对该事件的记载差异,再引导学生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史料对该历史事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开展专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新高考历史题目常以专题形式呈现,注重对历史事件、现象的深度分析,因此备考中需开展专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根据新高考考查重点与历史学科知识特点,确定专题主题,如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世界近代化历程” 等。在专题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专题相关的教材知识点,梳理专题发展脉络,明确专题内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与逻辑关系。接着,围绕专题主题设计探究性问题,如在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专题中,提出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原因有哪些?不同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等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相关史料进行思考与分析。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必要的引导与提示,鼓励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

(四)优化习题训练模式,提高学生解题应试能力

习题训练是高中历史备考的重要环节,需优化训练模式,提高训练针对性与有效性,帮助学生提升解题应试能力。首先,精心筛选习题,根据新高考历史学科考查内容与题型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习题,优先选用近五年新高考真题以及各地高质量模拟题,避免选用过于陈旧、与新高考要求不符的习题。筛选习题时,注重习题对历史知识点的覆盖与能力考查的层次,确保习题能够涵盖不同难度、不同考查角度的题目,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训练需求。其次,实行分层训练,根据学生历史学科基础与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与拔尖层,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任务。基础层学生以基础知识点巩固与简单题目训练为主,重点提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层学生增加中等难度题目训练,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培养;拔尖层学生则侧重综合性、创新性较强的题目训练,提升深度分析与创新思维能力。

(五)加强备考过程反馈,动态调整备考策略

备考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策略调整,是确保备考高效性的关键。教师需建立完善的备考反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学生备考情况信息,并根据反馈结果动态调整备考策略。一方面,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能力的提升情况以及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判断其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作业批改中详细记录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类型与共性问题,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单元测试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明确学生在各知识点、各能力维度上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备考情况自我反馈与小组互评,让学生自主总结一段时间内的备考收获、存在问题以及改进计划,在小组互评中相互交流备考经验与困惑,教师则对学生的自我反馈与小组互评结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全面掌握学生备考动态。

四、结语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为导向,从知识体系构建、思维能力培养、解题训练优化等多方面制定科学策略。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史料解读训练、开展专题教学、优化习题训练与完善反馈机制,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应对新高考历史考试,更能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为其后续历史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备考策略研究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25-29.

[2] 王建国 . 高中历史高效备考路径探索 —— 基于新高考考查要求 [J]. 历史教学,2024(3):38-42.

[3] 张莉 .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与备考融合策略 [J].基础教育参考,2024(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