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合理运用探讨
杨庆丰
蕉岭县华侨中学 514100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方法的现状
(一)优势初显但应用不足
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已意识到游戏教学法的价值,在课堂中尝试引入简单游戏,如篮球教学中的“运球接力”、田径教学中的“障碍跑比赛”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但从整体来看,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仍存在“碎片化”问题,多数教师仅将游戏作为课堂导入或放松环节的“点缀”,未将其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深度融合,难以充分发挥游戏的教学价值。
(二)游戏设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一方面,部分教师设计的游戏脱离教学实际,仅追求趣味性,忽视了技能训练与知识传递的核心目标。例如,在足球战术教学中,若仅开展“足球射门游戏”而不讲解战术配合,学生虽能享受游戏乐趣,却无法掌握战术要点;另一方面,游戏设计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论是体能强弱还是技能水平,均采用统一的游戏规则与难度,导致体能较弱或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参与,甚至产生挫败感,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觉得缺乏挑战,参与积极性受挫。
(三)安全保障与课堂管理存在漏洞
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强度与互动频率较高,若教师未提前做好安全预案、未检查场地器材,或在游戏过程中缺乏有效引导,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部分学生在游戏中过度关注胜负,出现违规行为或情绪失控现象,而教师若缺乏及时的课堂管理,会导致游戏秩序混乱,影响教学进度与效果。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合理运用策略
(一)紧扣教学目标,实现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游戏教学法的核心目的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游戏时,需明确游戏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确保游戏能助力学生掌握技能、理解知识。例如,在“田径—耐久跑”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提升耐力水平。教师可设计“定向越野寻宝跑”游戏:提前在校园内设置多个打卡点,每个打卡点放置与耐久跑知识相关的题目(如“耐久跑中正确的呼吸方式是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打卡答题并返回起点,跑步过程中需保持正确的呼吸节奏。该游戏既融入了耐久跑的体能训练,又通过答题强化了理论知识,实现了“趣味”与“实效”的统一。
(二)关注学生差异,设计分层化游戏
高中生在体能、技能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若游戏设计“一刀切”,易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困难。因此,教师需采用分层化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游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
以“篮球—传球”教学为例,可将游戏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为“定点传球接力”,要求学生在固定距离内完成双手胸前传球,主要面向传球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训练传球的准确性;进阶层为“移动传球躲避”,学生需在移动过程中传球,同时躲避“防守者”的干扰,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提升传球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高阶层为“3V3 传球得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次传球配合后投篮得分,针对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培养其团队协作与战术意识。通过分层设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方式,在逐步挑战中提升能力。
(三)贯穿教学全程,灵活融入不同教学环节
游戏教学法并非仅适用于某一特定环节,而是可灵活贯穿于课前导入、技能训练、课后放松等整个教学过程,实现课堂环节的有机衔接。
在课前导入环节,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可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身体机能。例如,在篮球教学课开始前,开展“篮球运球追逃”游戏:学生每人手持篮球运球,部分学生为“追逃者”,部分为“逃跑者”,“追逃者”需用手触碰“逃跑者”,被触碰者则转换角色。该游戏既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又能提前熟悉篮球运球的基本动作,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在技能训练环节,通过游戏化的训练方式可降低技能学习的枯燥感。例如,在“武术—太极拳”教学中,由于太极拳动作缓慢、节奏舒缓,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可设计“太极拳动作接龙”游戏: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依次派出一名学生,每人完成一个太极拳动作,若动作错误或衔接不流畅则被淘汰,最后留存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通过游戏,学生需熟练记忆并规范动作,在竞争中提升学习效率。
(四)强化安全管理,保障游戏教学有序开展
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前提,在游戏教学中,教师需从“预防—监控—应对”三个维度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首先,课前需全面检查场地器材,清除场地内的障碍物,确保器材完好(如检查篮球是否漏气、接力棒是否光滑);同时,根据游戏强度与学生身体状况,提醒学生做好热身运动,穿戴合适的运动装备。其次,游戏过程中,教师需实时监控学生的运动状态,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如在接力游戏中禁止推搡、在球类游戏中禁止恶意碰撞),并关注体能较弱学生的身体反应,避免过度运动。最后,需制定应急预案,若出现扭伤、擦伤等轻微损伤,可利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进行处理;若出现严重损伤,需立即联系校医或送往医院,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三、结论与展望
游戏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紧扣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分层化游戏,强化安全管理,并将游戏灵活融入教学全程,避免“为游戏而游戏”。
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游戏教学法还可与科技手段结合,如利用 VR 技术设计虚拟运动游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技能;或通过运动 APP 记录游戏中的体能数据,帮助教师更精准地调整教学策略。相信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游戏教学法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助力学生实现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芸." 试析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合理运用." 当代体育科技 4.17(2014):2.
[2] 陈巨轩 .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合理运用方式 [C]//社会发展——跨越时空经济基础论文集(一).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