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课赋能下小学美术教学互动模式的创新研究

作者

李伯灵

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中心小学

一、赋能之光:小屏微课,照亮教学新境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正面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微课有着科技化、针对性、直观性的特点,其通过视频的方式开展教学,突破以往教学的局限性,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并总结美术课堂零散且抽象的知识点,将课堂内容系统化,具象化,突出课堂内容的重难点,这种教学方式让师生都乐于接受 [1]。正是这样的一缕“赋能之光”,通过将教学内容高度浓缩并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多模态形式呈现,使其能够精确地展现某一技法,讲解一个知识点或奠定一堂课的基调,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演示受限、反馈滞后的问题。

美术课程具有可视可感的形象性、具体性,教师如果在备课时没有将美术课的视觉性融入教学环节,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因此,以“微课赋能”作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并构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互动模式,既是科技进步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课堂互动品质,创新互动模式的必经之路。本研究将以“互动”为核心视角,深入探究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多维应用路径,尝试构建一套富有实践性、创新性与可复制性的微课互动教学模式,以期能利用微课照亮当下教学范式下的新境。

二、交互之桥:以“微”促联,以“课”育美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微课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就共同的美术知识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研究,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适当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3]。美术课堂之美,不仅在于色彩与构图的和谐,更在于其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动和思想的碰撞。而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必然是一个充满“交互”的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引导与回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创,学生与自身情感与经验之间的内省与表达。

(一)教师与学生:微课引导下的精准互动

传统美术课堂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压缩了互动时间。微课的引入有效释放了课堂空间,让教师能更专注于观察、提问、评价和引导学生。以人美版四年级下册《衣架的联想》为例,教师可提前推送讲解如何对衣架进行创意变形、组合的技法微课,学生带着预习中的疑问和初步构思走进课堂。课上,教师便能根据学生反馈例如对联想方向的困惑,组织针对性讨论和示范,有效推动学生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探究”。在评价交流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深化“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良性循环。

(二)学生与学生:多元协作中的艺术共鸣

传统模式下学生互动较少。借助微课,教师能设计更具合作探究性的任务。例如在《巧用对称形》创作中,教师可制作引导小组构思对称图案(如设计标志、装饰纹样)的微课,提示对称形式(轴对称 / 中心对称)、元素组合及设计要点。学生分组观看后,围绕微课启发进行创意碰撞、方案讨论和草图推演,在分享交流中激发灵感、提升思维。

微课同样能成为“生生互评”的桥梁。在《艳丽的大公鸡》中,学生可录制自己描绘公鸡艳丽色彩(如鸡冠、羽毛)的简短过程片段或上传作品。同伴通过观看这些微视频,对彼此的用色、构图或创意点进行点评反馈。这种从“我画公鸡”到“我说你画中的色彩魅力”的过程,不仅深化艺术理解,更锻炼了审美判断、语言表达与相互尊重的品质。

(三)学生与自我:自省之中生成意义

互动亦指向学生内心与艺术世界的对话。微课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思考空间。在学习《大师画我也画》时,一段赏析微课不仅能解析关联大师的笔触色彩(如《鸢尾花》封面图可能关联的意象),更能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传递的情感(如《快乐的人》所表现的情绪),联系自身对“快乐”或“生命力”的感受。

通过反复观看与自主消化,学生逐渐在图像语言与个人感悟间架起“审美联想”的桥梁。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如在欣赏大师作品后写下感想,或在创作时融入个人生活体验和情感符号——其内心的艺术体验便得到沉淀与升华,赋予学习更深层的个人意义。

三、融合之境:从微课走向艺术教育的未来

微课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结构,增强了课堂的组织性与指向性,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表达提供了多样化支持。在“预—学—评—拓”多个教学环节中,微课能够实现内容推送的前置化、知识结构的可视化、教学评价的即时化,使教学各主体之间的交互更加顺畅、有序。微课在此不仅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更承担了学习组织工具和交互媒介的双重职能。

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微课这道桥梁,小学美术课堂将不再只是“绘画技巧的课堂”,而将成为“育心育美的乐园”,让艺术流动于每一位学生的笔端与心田,也让童心在互动中自由绽放。

参考文献

[1]雷国宝.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24):164-166.

[2] 王惠 . 运用微课技术彰显精彩美术课堂的教学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2022,(24): 167-169.

[3] 谭婉鸣 . 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N]. 科学导报 ,2023- 07- 21(B02). DOI: 10.28511/n.cnki.nkxdb.2023.0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