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融入趣味游戏的若干思考
努尔比古力·艾比布拉
新疆库车市比西巴格乡第一幼儿园
引言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已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共识。幼儿园日常活动涵盖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等多个环节,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将趣味游戏有机融入这些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满足幼儿的游戏天性,又实现教育目标,是当前幼儿园教师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本文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融入路径,旨在提升日常活动的教育实效性,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一、对照发展目标,确定游戏选择方向
幼儿发展目标是幼儿园日常活动设计的核心依据,也是趣味游戏选择的重要导向。将趣味游戏与幼儿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不仅能确保游戏的教育针对性,避免游戏流于形式,还能通过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发展目标。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幼儿园小班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而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单纯的讲解与示范难以让他们主动掌握生活技能。以“学习正确洗手”这一目标为例,若仅按照“七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说教,幼儿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此时,可围绕“洗手”目标选择趣味游戏,如设计“洗手小卫士闯关”游戏:将七步洗手法的每一步转化为一个“关卡”,在洗手池旁张贴卡通化的“关卡示意图”,幼儿每完成一步洗手动作,就能获得一枚“健康小印章”,集齐七枚印章可兑换小贴纸奖励。这种游戏形式既符合小班幼儿喜欢闯关、获得奖励的心理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记忆并实践洗手步骤,有效达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
二、结合幼儿实际,调整游戏设计
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趣味游戏时,践行“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游戏内容、难度与形式,确保游戏能被幼儿理解、参与并喜爱。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对“探索与创造”类活动兴趣浓厚,但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小班幼儿则更偏爱直观、简单、重复性强的游戏。以“认识图形”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针对小班幼儿,可设计“图形宝宝找家”游戏:准备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图形宝宝”卡片,以及对应形状入口的“家”(如纸盒上挖不同形状的洞),让幼儿将“图形宝宝”送回正确的“家”,游戏难度低、操作直观,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针对大班幼儿,可将“认识图形”游戏升级为“图形拼搭大挑战”: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彩纸、吸管等材料,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拼搭出生活中的物品(如用圆形和长方形拼搭“小汽车”,用三角形和正方形拼搭“小房子”),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与创造力,充分适配大班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聚焦日常环节,嵌入趣味游戏
幼儿园日常活动包括入园、晨检、进餐、教学、户外、午睡、离园等多个环节,将趣味游戏有机嵌入这些环节,能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趣味性,减少消极等待时间,提升日常活动的连贯性与教育性。
在“进餐环节”,部分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的问题,教师可设计“美食小侦探”游戏:在介绍当日餐食时,向幼儿提问“今天的蔬菜里藏着‘维生素小超人’,谁能找出它是什么蔬菜?吃了它能获得什么超能力(如‘吃了菠菜,力气变大’)?”;用餐过程中,开展“光盘小达人”评比,幼儿吃完自己的饭菜后,可在“光盘打卡墙”上贴上自己的照片,每周评选出“最佳光盘小达人”。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对进餐的兴趣显著提升,挑食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在“午睡环节”,部分幼儿存在入睡困难的问题,教师可设计“睡前故事接龙”“安静小卫士”游戏:午睡前,请几名幼儿轮流接说简短的温馨故事,帮助其他幼儿放松心情;入睡过程中,若幼儿能安静躺好、快速入睡,醒来后可获得“安静小卫士”贴纸。这些游戏有效营造了安静的午睡氛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四、优化延伸活动,深化游戏体验
趣味游戏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游戏过程中,还可通过设计延伸活动,将游戏中的体验与学习延伸到家庭和生活中,让幼儿在持续的体验中巩固所学,深化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在开展“植物小园丁”游戏(幼儿在幼儿园种植区种植小树苗、观察植物生长)后,可布置延伸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在家中种植一盆易生长的植物(如多肉、绿豆),并制作“植物生长日记”(用绘画、照片或简单文字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下次来园时,幼儿向同伴分享自己的“植物生长日记”。通过这一延伸活动,幼儿不仅能巩固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还能培养责任感与观察力,同时增进亲子互动。
结语
趣味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活动的“灵魂”,其融入不仅能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更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在身体、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始终以幼儿发展目标为导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与调整游戏,将游戏有机嵌入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游戏体验、保障游戏效果。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趣味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深度融合路径,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婷婷 . 幼儿园教学中趣味游戏的实践分析[J]. 教育界 ,2022,(25):110-112.
[2] 江玉珍 . 趣味游戏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学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与实施 [J]. 名师在线 ,2022,(2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