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蝶
泸县云龙镇学校 646123
引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领域,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促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相对单一。“双减”后,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再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知识容量,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长需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和作业,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参与生物实验探究、课外生物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创新思维。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不是依赖课后大量的作业巩固知识。从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评价转变。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会注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创新思维的体现、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得到更多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过程与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高度契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面临各种未知情况,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和尝试新的思路。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使他们在探究式教学中能够提出更具深度和创新性的问题,推动探究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学生可能会从独特的视角发现生物现象背后的问题,为探究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优化探究方案,提高探究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探究式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挖掘生物问题。比如,在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储存蔬菜的地窖在进入之前要进行通风?”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讲述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和重大发现,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如果是你,还能想到其他合适的材料吗?”通过对科学史的探讨,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创新思维过程,启发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完成教材规定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和拓展。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中,除了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鼓励学生尝试观察其他植物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结构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如学生发现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植物生长状况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从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方面进行自主设计,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强化创新交流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具备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例如,将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基础扎实、做事认真的学生分在一组,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和过程、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探究成果等。通过分工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活动中发挥作用,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创新思维交流与碰撞。在小组完成探究任务后,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不同小组可能采用了不同的探究方法或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学习他人的创新思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探究式教学,拓展创新视野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生物科普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呈现宏观和微观的生物世界。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分裂过程时,利用动画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微观世界的探索欲望,拓展创新视野。一些学校具备虚拟实验室条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虚拟实验室不受时间、空间和实验材料的限制,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如模拟基因工程实验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实验教学、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未来初中生物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在生物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刚强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贯彻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J]. 生物学通报 .2022,57(8).
[2] 杨德军 , 黄晓玲 , 朱传世 , 等 ." 双减 " 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实施现状及发展建议——基于对 B 市 285 所学校 61326 名学校管理者及师生的调查分析 [J]. 中小学管理 .2022,(7).36-40.
[3] 刘恩山 , 孙鑫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研制背景及主要变化 [J]. 教师教育学报 .2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