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首课负责制的深度融合探究与实践
刘丽娟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小学 271413
小学各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启蒙阶段,教师为了促进他们价值观的初步形成,积极丰富首课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听讲故事、听唱歌曲等形式,研究如何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结合,进而探究小学生的教学形式优化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思政教育效果。
一、首课负责制内容概述
(一)相关概念
首课负责制度,主要指的是每天的第一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讲解社会热点,时事等内容,将思政教育和学科教育内容有效结合,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首课负责制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1、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首课负责制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教材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同时深度结合社会问题和思政教育理念,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2、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首课负责制度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科知识的讲解,同时还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内容,同时还需采用有效措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学习基础,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成长提供方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初步感知爱国、诚信、友善等价值观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首课负责制融合措施
(一)挖掘教材思政内容,丰富学习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知识内容,同时将这些内容融入首课负责制中 [2]。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丰富的文本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将语文教材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于首课之中,教师通过设计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强化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实现语文素养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草原》一课过程中,从教材知识内容出发,让学生充分了解草原文化和民族文化内容,同时推动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借助草原风光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丰富首课教育内容。
(二)创新教学措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首课思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兴趣角度,创新教学措施,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借助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思政现象背后的本质,提升综合思维水平。同时,首课负责制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教育能力,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积极创新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思政元素的理解程度。教师需深入研究“首课思政负责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案例,从而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例如,学校需聘请教育专家,给学校教师讲解首课负责制度相关内容,丰富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提高教师挖掘语文教材中思政元素的能力,以及将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能力。通过学校培训工作和教师研究工作的开展,切实培养一支既懂语文教学又擅思政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期实现小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首课负责制度的有效落实,学校需制定针对首课思政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实际教学多个维度对教师的首课思政教学进行全面评价,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许在班级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和提高教育水平。在评价方式选择上,教师要积极创新评价理念,应用多样化措施,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体系的实施成效。教师需要根据评价反馈结果,对 “首课思政负责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持续优化和调整。
结束语
首课负责制度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内容,重视学科引导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素养和创新精神,建立一套适合小学语文“首课思政负责制”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期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冬英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深度融合教学研究——评《优化学习: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语文建设,2024(10):I0004.
[2] 杨进 .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 [J].语文课内外 , 2019.
本文系(宁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学与首课负责制的深度融合探究与实践)(NJXZX25104)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