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樊士云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 277700
一、引言
历史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唯物史观是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时空观念是定位历史事件的关键维度,史料实证是探究历史真相的重要手段,历史解释是分析历史现象的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是涵养历史情感的根本目标。本文围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从目标确立到反馈落实,形成完整的实施流程,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引。
二、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需依托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通过分阶段、有逻辑的步骤逐步推进,确保评价既能覆盖教学全过程,又能精准反映学生素养发展水平。以下从四个关键过程展开具体阐述:
(一)锚定核心素养确定评价目标
在评价体系构建初期,需以五大历史核心素养为根本依据,将抽象的素养要求转化为具体、可衡量的课堂评价目标。首先,针对唯物史观,可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经济形态发展等教学内容,确定“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评价目标,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要求学生说明耕作技术改进与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联。其次,时空观念的评价目标可设定为“能在特定时间与空间框架内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民族交往”时,让学生绘制不同朝代民族分布与交流路线图,通过图表呈现对时空关系的把握。对于史料实证,评价目标可聚焦“能辨别史料类型并提取有效信息支撑历史观点”,比如提供文献史料(如《史记》片段)与实物史料(如考古出土的农具),要求学生分析两者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印证作用。历史解释的评价目标可确定为“能多角度解读历史材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探讨“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影响”时,鼓励学生从经济、文化、世界交流等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二)结合教学环节设计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评价目标的具体载体,需紧密结合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环节,涵盖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等全过程,确保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针对性。在课前预习环节,可围绕核心素养设计预习任务单作为评价内容,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前,让学生收集儒家、道家代表人物的言论史料,并标注史料来源与初步理解,评价学生史料收集与初步解读能力(对应史料实证素养)。课堂探究环节是评价的核心环节,可根据教学活动设计评价内容,如组织小组讨论“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时,将“小组讨论中是否能运用时空观念梳理制度演变时间线”“是否能结合唯物史观分析制度调整的原因”“是否能通过历史解释提出有依据的观点”作为评价内容,同时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与合作能力,间接反映家国情怀中“集体意识”的培养情况。课后拓展环节的评价内容可侧重素养的迁移应用,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对外交流”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古代对外交流事件,撰写短文分析该事件对中外文化的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是否能准确运用历史术语”“是否能结合史料支撑观点”“是否能体现对中外文化交流意义的正确认知”(对应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素养)。
(三)依据素养特点选择评价方式
不同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不同的特点,需选择与之匹配的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可采用“作品分析”的评价方式,如查看学生绘制的历史时间轴、历史地图、思维导图等作品,分析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运用情况与时空观念的构建能力;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在讲解历史事件时,随机提问学生“该事件发生的经济背景是什么”“该事件与同一时期其他地区事件有何关联”,实时了解学生的素养掌握情况。史料实证素养的评价可采用“史料辨析任务”的方式,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可信度的史料,让学生辨别史料真伪、判断史料价值,并说明理由,教师通过学生的辨析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也可组织“小型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围绕某一历史问题收集史料、整理史料并形成探究报告,教师根据报告中史料的运用情况进行评价。
(四)聚焦素养提升落实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在落实评价反馈时,首先需及时整理评价结果,将学生在各评价环节的表现按核心素养分类统计,明确每个学生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例如某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能准确辨别史料类型,但在历史解释方面存在论证不充分的问题;某学生在时空观念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家国情怀的情感表达上较为薄弱。其次,需采用“个性化反馈”与“集体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如多数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不熟练,可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解,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改进;对于学生的个性问题,可通过课后单独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如针对“历史解释论证不充分”的学生,建议其在论述时增加史料引用、分点阐述理由。
三、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是将历史学科育人目标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在实际应用中,该评价体系需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不断调整优化,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未来,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还需进一步探索评价体系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评价结果与综合素质评价的衔接等问题,让评价体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历史学科育人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25-29.
[2] 李慧娟。历史核心素养融入课堂评价的实践路径 [J]. 基础教育参考,2024(3):41-45.
[3]王建国。高中历史课堂评价方式的创新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2024(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