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李娜
黑龙江省海林市第三中学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新课标明确将“思维发展与提升”纳入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需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能力”。思辨性阅读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核心载体,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评价多停留在“信息提取”“内容概括”等基础层面,评价标准固化、评价方式单一,难以衡量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深度与批判意识。在此背景下,构建一套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思辨性阅读评价体系,成为破解教学困境、推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新课标将“思维能力”列为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辨性阅读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设定“观点质疑”“逻辑分析”“证据论证”等核心维度,既能让教师清晰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能让学生明确“深度阅读需具备怎样的思考能力”,从而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向“思维训练”转型,确保新课标要求落到实处。思辨性阅读评价体系通过引入“多元解读合理性”“情境迁移能力”“辩证分析深度”等维度,打破“标准答案”的束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阅读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同时思辨性阅读训练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能在阅读中逐渐养成“不盲从、不迷信”的思维习惯:阅读新闻报道时,能追问“信息来源是否可靠”“论证是否存在漏洞”;阅读文学作品时,能思考“作者的立场是否存在偏见”“文本是否忽略了某些重要视角”;阅读科普文章时,能辨别“观点与事实的区别”“实验结论的适用范围”。这种批判意识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更能为其终身学习与社会参与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评价体系构建核心方向
(一)以“分层目标”锚定批判性思维培养梯度
评价目标需紧扣批判性思维“质疑—分析—论证—反思”的核心逻辑,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设定,避免“一刀切”。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基础层聚焦“信息提取与逻辑梳理”,要求学生能准确提取文本关键信息,梳理作者的表达逻辑。发展层:聚焦“质疑与追问”,要求学生能针对文本的观点、细节或逻辑提出合理疑问。高阶层:聚焦“论证与反思”,要求学生能结合证据对疑问进行分析,形成个性化观点,并反思自身解读的局限性。
(二)以“多元方式”实现对思维过程的全面评价
单一的“纸笔测试”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需采用“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程追踪、多元衡量”:
过程性评价:以日常阅读活动为载体,通过“阅读档案袋”“课堂观察记录”“小组讨论评价表”等工具,记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观察记录”则由教师通过量表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采用“思辨性阅读任务”替代传统的“选择题 + 简答题”,聚焦思维深度的综合检测,这类任务无需标准答案,而是通过“观点明确性”“理由充分性”“逻辑严密性”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三)以“多方参与”构建协同评价格局
传统阅读评价以“教师评价”为唯一主体,易导致评价片面化。思辨性阅读评价需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形成“教师—学生—同伴”三方联动的格局,让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学习的过程:
学生自评:设计“思辨性阅读自评量表”,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反思,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
同伴互评:在小组讨论或辩论后,组织学生采用“优点 + 建议”的方式互评。能让学生从他人视角发现自身思维漏洞,同时学习不同的思考方式。
三、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提升教师的“思辨性评价”专业能力
评价体系的落地依赖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分析优秀思辨性阅读案例,学习如何设计开放性评价任务;开展“评价量表设计工作坊”,指导教师根据不同文本类型调整评价维度,确保评价的针对性;定期进行“评价反馈”研讨,分享如何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教学改进的方向这些方法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二)兼顾学生差异,避免评价标准“一刀切”
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因此,评价标准需“分层设计”:对初一学生,重点评价“是否能提出疑问”;对初三学生,重点评价“疑问的合理性”“论证的严密性”。同时,鼓励学生“纵向对比”——关注自身的进步幅度,而非与他人的横向差距,避免因“标准过高”导致学生丧失信心,或因“标准过低”无法激发思维潜力。
(三)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非区分优劣。教师需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反馈时需做到具体化与发展性,避免笼统地说教;关注学生的进步,如对从不敢质疑到能提出 1 个合理疑问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其向能提供证据论证疑问进阶。同时,教师需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教学的依据。
结语
构建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评价体系,是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随着教学实践的推进,语文教师还需不断优化评价维度与标准,让评价体系更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实际,最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意识的个体。
参考文献
[1] 高金霞 .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J]. 学园 , 2025,18(09): 28-30.
[2] 王添群. 基于初中语文阅读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现状分析 [J].科学咨询 , 2022,(11): 185-187.
[3] 王添群 . 辨析批判性阅读与基于初中语文阅读的批判性思维教学 [J]. 散文百家 ( 新语文活页 ), 2021,(11):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