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小衔接阶段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路径

作者

何秋里

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幼儿园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幼儿人生历程中的重要节点。这一转变不仅是学习环境的切换,更涉及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重大调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顺利融入小学生活,开启良好的学习生涯。

1 构建家园一致的教育认知体系

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持有的教育看法时常存在距离,这种距离深刻影响着双方合作的成效。不少父母内心存留着旧有观念,同时混合着焦虑,这使得他们倾向于过度聚焦孩子对特定知识技能的提前掌握,典型表现是要求孩子过早接触“拼音”、“识字”、“算术”等内容,相对地,孩子融入群体、适应新环境的关键能力却被轻视了。幼儿园的实践则通常更强调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整体素质。双方在根本想法上的这种不一致性,极易造成家园共育在实际操作中呈现出一种割裂的状态。要建立有效的合作基础,关键在于促使家庭与教育机构在核心教育理解上达成一致。幼儿园有必要承担起专业指导的责任,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协助父母形成对幼小衔接更恰当的认知。组织面向父母的定期讲座被证明是有效途径之一,邀请经验丰富的教育研究者及小学教师参与,向父母深入阐释幼小衔接的内在意义与价值。讲座主题可涉及儿童身体与心理的发展规律、良好学习倾向的养成、入学所需的各项准备等。比如,借助具体情境的剖析,使父母认识到强制性的知识前置学习可能引发反作用,孩子过早遭遇枯燥内容容易滋生对学习的抵触;反之,那些在适应能力上得到充分培育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往往能更快地熟悉新要求,更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2 开发家园协同的社会适应课程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提升依赖于家园双方深度协作建立的评价机制。这种机制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共同教育提供持续反馈。幼儿园方面需设计一套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内容需覆盖“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规则意识”等关键领域。教师日常通过观察幼儿实际表现进行记录,这是评价的重要基础。观察点可以具体到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程度、与伙伴合作的质量、遵守规则的情况等。与幼儿的直接对话同样重要,这能帮助教师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情绪状态,使评价信息更加立体。家庭同样是评价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不可或缺的主体。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捕捉孩子行为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交往和情绪管理方面。举例来说,观察孩子与邻居小朋友玩耍时能否主动分享玩具、保持友好互动;留意孩子遭遇困难时的情绪反应,能否尝试积极解决问题。定期与孩子沟通也很关键,家长应鼓励孩子表达对小学的期待或担忧,倾听他们的真实感受。家园共同参与的这套评价机制,其根本目的在于及时识别幼儿发展状况,为调整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最终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螺旋式上升。为保障评价机制有效运行,幼儿园可定期组织家园交流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分享幼儿在园与在家的评价信息,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同时,借助线上平台,方便教师与家长随时沟通幼儿情况。依据评价结果,家园携手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幼儿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如此,通过持续的家园协作与动态调整,让幼儿在社会适应能力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其未来顺利融入社会筑牢根基。

3 建立家园联动的成长评价机制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家园的共同关注,一套联动的成长评价机制为此提供了关键支撑。这种机制要求幼儿园与家庭深度协作,从不同角度对孩子的适应状况进行审视。评价的核心围绕多个维度展开,例如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规则意识。幼儿园方面,制定详细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基础工作。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密切观察孩子,记录具体行为。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是一个观察点,孩子与同伴的合作情况值得留意,遵守规则的表现也需如实记录。教师还会与孩子交流,了解其想法与情绪状态,这些信息让评价更为完整。家庭同样是评价不可或缺的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行为变化,记录其在社交和情绪管理方面的具体事例。比如,孩子和邻居小朋友玩耍时的表现,是否主动分享玩具、能否友好相处,这些细节具有参考价值。孩子遇到困难时的情绪反应也很重要,观察其是否积极面对、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此外,家长应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对小学的期待和担忧,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感受。这种家园共同参与、多维度观察记录的评价过程,为理解孩子的发展提供了真实依据,其反馈信息能有效促进家园共育实践的调整与优化。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家园一致的教育认知体系,能够让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开发家园协同的社会适应课程,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全面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建立家园联动的成长评价机制,能够及时反馈幼儿的发展情况,为家园共育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柠柠 , 徐璐 . 基于家园共育的儿童成长记录数字化建设[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25,27(04): 23-26.

[2] 张思琦 . 幼儿公共关系与家园共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公关世界 , 2025,(15): 121-123.

[3] 左婧 . 三维整合:指向幼小衔接的管理效能提升实践研究 [J].华夏教师 , 2025,(22):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