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于初中语文课堂的运用及成效
龙海
德阳市旌阳区东湖博爱初级中学校 6180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逐步向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方向转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生动性、直观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运用及其成效,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情境教学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创设或模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视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三、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利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设计与之相关的拓展故事,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将学生带入文本世界,激发其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设计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心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视听感受
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构建生动的视听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文本描绘的场景,加深对文本意境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在教授《安塞腰鼓》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安塞腰鼓的震撼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热烈氛围。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围绕课文主题或关键点,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执教《背影》一课时,可以提出问题:“父亲与儿子为什么多年不见?是不能见还是不想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的父子关系,体会文中情感的变化。
(四)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背影》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与父亲相处的感动瞬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哪些动作、表情或语言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文本情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刻地理解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五)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时,可以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的话?大臣们为什么都不敢说出真相?通过这样的探究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童话所蕴含的深刻寓意,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成效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情境教学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通过创设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具体情境的呈现,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抽象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通过创设想象情境、生活情境等,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蕴和情感。
(三)促进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情境教学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提升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
情境教学通过融入文化元素,如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创设与诗词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诗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五、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注意事项
(一)情境创设要贴合教学目标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情境与教学重点、难点的关联性,确保情境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情境创设流于形式,偏离教学目标。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设计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长。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合理把握运用情境教学的时间
情境教学虽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情境。要合理把握运用情境教学的时间,如果情境运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教学进度拖延;如果情境教学时间过短,学生可能无法充分融入情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适时引导与反馈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反馈,确保情境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进行。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六、结束语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情境教学,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初中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创设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情境教学将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语文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琴 . 依托情境教学,让初中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J]. 语文世界 ,2025,(05):61-62.
[2] 杨明忠 .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新教育 ,2024,(0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