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琴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及教学成效实证分析
赵雨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130000
音乐教育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器乐教学逐渐成为音乐课堂的核心内容。口风琴作为一种兼具键盘与吹奏特性的乐器,因其体积小、音准稳定、操作简便,成为小学音乐课堂的理想选择。
一、课程融合:以口风琴为媒介,构建“唱演创”一体化课堂
口风琴进入课堂,不能只练技巧。它需要和唱歌、创作、欣赏这些环节结合得更紧密。这样构建的课堂,是“唱演创”合为一体的结构。这种做法让教学内容不单一。多种感官一起活动,学生理解音乐能更深入。教唱歌时,口风琴能当“移动音准仪”用。它帮助学生把握音高和节奏。比如教二声部合唱,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口风琴演奏低声部。这时钢琴伴奏高声部。学生听到两个声部同时存在,和声的感觉就容易建立。教《丰收歌舞》时,跳音记号是个难点。老师可以先用口风琴吹出跳音效果,声音要有弹性。接着学生模仿着吹。最后加上歌词唱出来。这个分步骤练习,就是“听—奏—唱”的过程。学生对跳音的时值和力度,有了直接的体会。以前教学中,理论讲得抽象,练起来脱节的问题,这样解决更有效。创作教学对音乐素养很重要。口风琴操作简单,给学生创作提供了方便的工具。像教《十只小猪过河》,老师能引导学生围绕乐曲主题动手。用口风琴改变原来的旋律,或者调整节奏型。学生试着组合不同的音符,音乐怎么变化,情感怎么表达,就能感觉到。这种“即兴创作”活动,把学生的创新想法激发出来。学生演奏,得到反馈,再调整。这个过程循环进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判断力,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二、分层教学:以能力为导向,实施“梯度化”任务设计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群体内部在音乐知识积累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采用完全统一的教学内容与难度标准,容易造成部分能力突出的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而另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针对此现象,分层教学策略被提出并应用,其核心在于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设计具有梯度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及评价标准,旨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贴合其实际需求的教学支持,从而实现个性化培养。具体到目标设定层面,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识谱能力、乐器演奏技巧掌握程度以及对音乐感知力的差异,将学生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组、提升组与拓展组。基础组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侧重于掌握《口风琴》这一乐器最基本的演奏姿态、正确指法以及能够完成简单曲目的演奏;提升组的学生目标则设定为能够熟练演奏中等难度的曲目,并开始尝试进行二声部合作演奏;
拓展组学生的目标要求更高,涉及进行音乐即兴创作以及演奏包含复杂和声结构的作品。例如,在教学《小星星》这首曲目时,基础组学生的重点可以放在单音吹奏技巧的掌握和基本节奏的模仿上;提升组的学生任务则需在单音旋律基础上加入和弦伴奏;而拓展组的学生可以尝试对《小星星》的原有旋律线条或节奏型进行改编。这种分层设定的目标期望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在维果茨基所定义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学习,从而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
三、多元评价:以素养为核心,构建“过程性 + 表现性”评价体系
音乐教育长期依赖期末测试衡量学习效果,技能掌握常成为唯一标准,学习过程与情感投入易受忽略。多元评价模型将过程记录与表现展示结合,形成素养发展评估框架。过程维度需观察课堂参与质量、练习投入程度及协作表现等非技能指标。教师采用《学习档案袋》工具收集学生成长证据,例如课堂录像片段、练习笔记文本、同学互评材料等。具体案例中,《牧童之歌》教学期间记录学生吹奏能力演变:从单音呈现到和弦伴奏实现,教师批注强调指法规范性提升与节奏稳定性进步。此类具象化记录使成长轨迹显性化,增强学习者信心。课堂积分机制可即时反馈积极行为,如主动发言、协助同伴或创意提案均可获得分值激励。表现维度需创设音乐会展演、创作呈现及合作演出等实践场景。学期末《口风琴音乐节》设立《独奏之星》《合奏冠军》《创意达人》等荣誉类别,鼓励演奏技巧展示与作品改编实践。《森林铁匠》表演案例中,口风琴演奏结合打击乐节奏与舞蹈动作,模拟铁匠劳作场景。这种跨艺术门类融合既锻炼综合能力,亦通过现场观众反应与评委意见构成外部激励,强化参与者成就感与群体认同。
综上所述,口风琴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是深化音乐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教师需进一步探索口风琴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路径,如与语文结合创作“诗词旋律”,与美术结合设计“音乐海报”,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夏桂梅 . 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联动教学策略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8): 98-100.
[2] 包协斌 . 红色经典歌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路径优化探索 [J].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8): 151-153.
[3] 陈卫萍 .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感悟与体验教学——以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的《水乡外婆桥》为例 [J]. 华夏教师 , 2025,(24):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