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分层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旦增晋美

纳木湖镇中心小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当雄县 8515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他们在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

1 趣味启智,夯实思维根基

基础层学生群体通常显现出对数学学科兴趣不足的特点,知识掌握的状况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的起点也偏低。面对这种情况的教学安排,核心应当围绕趣味启智的思路开展,目标在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他们的数学基础提供稳固支撑,为后续逻辑能力的生长创造条件。激发兴趣是教学的关键突破口之一,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真正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的行为才可能自然出现。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多种途径实现这个目标,比如讲故事、设计游戏、借助动画等形式,将这些元素与数学知识点融合起来,让原本显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容易被感知和接受。以“小动物买文具”为例来说明:小兔子到了文具店要买铅笔,最初它带着 5 支,接着又买了 3 支,那么此刻总共是多少支铅笔?一段时间后,小兔子用掉了其中 2 支,这时它手里还剩几支呢?类似这样的叙事手段,能够让学生在感受愉悦的过程里体会到加减法的实际运用情境以及它的意义。另外,精心安排的数学游戏活动也值得尝试,像“数学接龙”或者“猜数字”这类玩法,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实际参与中反复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从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实用性。在打牢知识基础这个环节,教师必须强调知识体系内在的系统性和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教学切入应当从最基础的概念、规则开始,引导学生按步骤去理解并最终掌握这些内容。例如,涉及认识数字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于学生会读会写这些符号,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理解每一个数字符号背后所代表的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含义。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去数一数周围环境里的具体物品,教室里的课桌数量、椅子的把数、班上同学的数目等,通过这些实在的计数活动,学生能切身感受到数字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当进入加减法的学习阶段,关键点是需要让学生清晰把握运算的次序以及具体操作的方法,配合足够量的针对性练习,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对加减法的基础运算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2 问题导学,激活思维活力

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群体,其思维深度与广度往往存在提升空间。针对该层次的教学,核心策略在于依托精心设计的问题驱动学习过程。教学实践显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显著激发其内在思维活跃度,进而推动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质性发展。思维活动通常由问题引发,一个恰当的问题能够点燃好奇心与求知欲,驱动深度思考的发生。问题设计环节,教师必须紧密关联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问题应体现梯度变化,从基础逐步过渡到复杂。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为例,起始问题可以是:“哪些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被我们掌握?”这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先前知识储备,为后续新知学习奠定基础。随后抛出问题:“三角形面积与何种已学图形面积存在关联?”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对,尝试识别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潜在联系。最终引入核心问题:“能否独立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小组协作,完成公式的推导任务。问题的挑战性同样关键,适度的难度能有效激活思维潜能,让学生在克服困难后体验成功的满足感。问题设计需精准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保问题处于其能力边界但经努力可解。例如,学习分数加减法时,设计问题:“小明有一块蛋糕,第一天吃了这块蛋糕的 1/3,第二天吃了剩下的 1/2。小明第二天实际吃了原蛋糕的几分之几?两天累计吃掉多少?”该问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分数概念并运用加减法规则进行运算,具备一定难度。学生在求解过程中,需持续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操作,其思维活力自然被有效激活。

3 实践拓展,深化思维品质

该群体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与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学怀有浓厚兴趣,渴望深入学习探索。针对此层次教学,实践拓展构成关键路径,借助数学实践活动及拓展数学学习内容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深化思维品质,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扮演着发展逻辑思维的核心角色。这类活动促使学生将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紧密关联,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与方法实施分析、推理与判断,从而推动思维品质走向深入。组织“校园测量”活动即为一例,学生测量校内建筑物的高度、长度或面积。活动中,他们必须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工作,随后调用掌握的数学原理进行计算分析。此类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更同步锻炼了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逻辑思考能力。拓展数学学习内容同样是深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接触《数学真美妙》《数学家的故事》等书籍,或参与数学竞赛,以此拓宽其数学视野,接触更多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阅读《数学真美妙》《数学家的故事》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发展脉络与数学家的奋斗历程,有效激发其对数学的热爱。同时,鼓励学生投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华罗庚金杯赛等赛事,让他们在竞赛环境中挑战自我极限,切实提升自身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培养策略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基础层的趣味启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夯实数学基础知识,为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层的问题导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层的实践拓展,能够深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桂平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华夏教师 , 2024,(13): 22-24.

[2] 欧小芬 . 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J]. 亚太教育 ,2023, (17):150-153.

[3] 孙崇英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J]. 华夏教师 , 2023,(12):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