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真心五道”习作法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究
谭永焕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二小学 510800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特别是落实“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1]”这一要求,紧跟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和要求,以《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根本遵循,以“真心五道”习作法为研究对象探寻眼看、耳听、心想、手动与习作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习作法的研究意义在于破解传统习作教学的痛点,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捷径”,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良方”。
一、“真心五道”习作法要义的学生认知与策略引导
“五道”即眼道、耳道、心道、口道、手道,“真心五道”则指人的生命感官眼、耳、心、口、手直通人的心灵世界,眼睛和耳朵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世界的动静,其功能就在于发现世界;“心之所想”与“口之所言”直接与人的情感世界相连,“心”与“口”的功能在于思考世界和表达世界;而手之行动包括人之一切行动无不最客观真实地彰显着人的心灵反应,行动即心动,心动方行动。在习作表达活动中,“看见”“听见”“心想”“口说”与“手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联。
(一)借助课文范例领悟习作法要义。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材课文中会很容易就发现:表示“看见”“听见”“心想”“口说”与“手动”(包括一切动作描写)在文本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上真可谓为“比比皆是”。借助课文范例,他们还会进一步领悟到:眼“看见”的不外是人之外貌、神态、动作等,物之颜色、形状、数量、位置及动态等,耳“听见”的则是来自大自然和人的声音和言语;“心想”与“口说”重在于真实真挚地表现、表达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且须以真“看见”和真“听见”为凭借;“手动”之表达奥妙在于通过动作描写生动逼真、扣人心弦地表现人物内心。一篇篇经典范文也给学生传递了习作表达奥秘:作者,一切皆“从于心者[2]”。
(二)运用思维导图思路领悟习作法要义。思维导图作为当下习作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可视化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组织和呈现思维过程。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观察到的细节、听到的声音、内心的感受、想表达的内容以及拟采用的写作手法进行系统梳理。在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的同时,促进多感官信息的整合,提高写作的条理性和丰富性。学生在思维导图建构的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真心五道”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从而在习作中充分有效地运用这些要素。
(三)贴近生活世界领悟习作法要义。生活里诸多的“形”“色”“数”“位”“动”等“人象”“物象”时时处处都在与人的眼、耳、心、口、手“亲密接触”,习作要描绘生活,反映生活,始终离不开眼之真看见、耳之真听见,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必须“印象”在创作者的“视听言动”和心灵深处,创作者才有可能创作出一篇篇优秀的习作来。“真心五道”习作法要义的领悟终究需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世界里去习悟。
二、“真心五道”习作法创作的指导与方法探析
“真心五道”习作法运用的关键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存在的四大思维品质: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和五大思维能力:即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缺失的问题,促进学生养成“全身心融入”生活、“全身心融入”语言表达的好习惯,扎实练就表达真情实感、内容具体生动、语言文从字顺三项习作基本功。
关注“看听想”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习作表达的思维力。学校语文课程长期坚持以“我看,我听,我想”为题,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空里的事物,然后借助课文范例引路,以观察日记、仿写、四季征文等为载体,学习描摹事物具象,并在具象化写实的基础上学会“写虚”,逐渐达至“虚实结合”,如此这般,久而久之,学生习作表达思维条理性和灵活性,甚至独创性都会得到长足发展。
(二)夯实单元语文要素,强化学生习作表达的实践力。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几乎所有单元的习作指导,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将“真心五道”习作法落实在具体的习作实践中。小学低年段习作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运用“真心五道”习作法落实好“留心周围事物,对写话有兴趣 [3]”这一语文要素,学会运用“真心五道”习作法“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 [4]”,并逐步养成“写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写话习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把习作法融通于“观察周围世界”,并达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5]”;高年段则强调将习作法运用推向更高目标,例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6]”等。
(三)拓宽学生习作渠道,提升学生习作表达的习惯力。学校语文学科针对课内外阅读开展撰写“读时感”活动,让学生学会阅读优美文段时会“看见”“听见”和“体会”;开展“四季征文”活动,让学生用眼睛、耳朵和笔记录一年四季的人、事、物、景;举办“真心五道论坛”活动,引导学生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出来;开展基于AI 的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运用多种手段描述自己的“看见”“听见”和所思所感……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学生对“真心五道”习作法的纯熟运用,并帮助他们养成自觉进行习作表达的良好习惯。
三、“真心五道”习作法的实践效能与成果输出
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与实践检验,“真心五道”习作法对于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和教师教学效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效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条真正可操作的教学路径。新华二小实践本习作法也才三年多,学生便有大量富有个性和灵性的优秀习作应运而生。据统计,每学期均有近学生优秀习作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或网络传媒上,每学期收集的优秀学生习作达300 余篇,涉及学生200 多人次,占全校学生比10% 以上,还有学生更是通过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个人优秀作品集。“真心五道”习作法在全国各地也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DB/OL]2. 石涛. 苦瓜和尚画语录[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5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重大课题《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真心五道”习作法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25DQJK13)
作者简介:谭永焕(1971.7-),男,汉族,广东省廉江人,大学本科,小学语文正高级级教师,研究方向:真心语文(教材版本为部编版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