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沙·一水·一世界

作者

龚晴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发御园幼儿园

《指南》中提出 : 活动区域是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场所。因此 , 沙水游戏是一个很好幼儿进阶课程,通过科学探索沙水环境 ,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 , 也激发了幼儿对工具的使用、自然物质等的探索意识 , 能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 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课程缘起

孩子们通过阅读绘本《来喝水吧》,引发了讨论:这么多的小动物都要到一个地方喝水,肯定很拥挤;要是他们家里有水就好了,那样就不用跑来跑去了;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在家里挖个水坑,把水运到他们的家里。跟随幼儿对小动物喝水问题的兴趣,我们确定了近期沙水游戏的主题“小小接水工”。

二、课程目标

1. 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如水流、渗透)的好奇心,通过观察、假设、实验和调整,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2. 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幼儿在管道设计与接水挑战中,学会分析问题(如水流方向、管道连接),尝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3. 工具与材料运用。帮助幼儿掌握 PVC 管、接头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材料特性(如半透明管便于观察水流),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程探究

阶段一:零距离体验,设计流水线路

1. 讨论挖沙,体验快乐

确定了主题后,大家开始了探讨“小小接水工”的游戏要怎么玩呢?怎样才能给小动物家接水呢?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先确定小动物的家;我们还需要路线,没有路水怎么接过去呀;我们要把通往小动物家的路线图画下来。孩子们开始自由组合,3-4 人一组,初步计划路线,画出了小动物的家并设计了通往小动物家的路线图,并根据设计的路线图开始了游戏。

2. 简化路线,改变挑战

游戏开始后,很多幼儿发现自己设计的路线图不能成功在沙池中挖出来。老师和孩子们围绕这一话题一起进行了探讨:原来画的路线图太难了,挖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挖了。那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孩子们觉得可以把图设计的简单一点,小一点。针对孩子们说的这些,大家明确了调整的方向甜甜简化路线图。

3. 左思右想,引进管道

在挖好通往小动物家的路线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运水了。圆圆在挖好路线图后,便开始想要装水实验 , 可是当他一次次倒水进挖好的小洞里后,却发现水都不见了,他尝试调整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圆圆的问题吸引了很多小朋友过来围观,水到底去哪了呢?有的说:“水被沙子吸走了。”有的说:“沙子里面有虫子,被虫子吃掉了。”还有的说:“是留到下面去了,因为往下挖就又会有水出来。”那怎样才能留住水通到小动物家呢?大家想到了可以在路上放管子,让水从管子里面流到小动物家。

阶段二:近距离探索,探索管道的秘密啦

1. 多样接头,有趣对接

根据孩子们的需要,老师在沙池中投放了 PVC 全管,二通、三通、弯头、小弯等材料。孩子们根据路线的长短来选择合适的 PVC管,再拿接头来进行管道的连接。在拐弯处选择接头时,晶晶进行了多次的探索调整,最终让管道成功地进行了拐弯。

2. 切开管道,看到水流

管道接好了,大家找来了不同的容器,准备通水试验。可是他们倒了很多的水进去,始终没有看到水从设计好的小动物家流出来。甜甜说 : 可能是接头处松了。他走过去把接头处拧紧,可是出水口还是没有水。果果看后说:是这边鼓起来了。于是她按住接头,让两边一样高,但还是没有成功。大家猜测着水出不来的原因,并尝试了多种调整,都没有任何效果。在孩子们一次次的调整和思考中,老师发现了全管接水的弊端,看不到水流的方向,这样严重妨碍了后续的试水工作,因此,为了方便幼儿通水试验,观察水流的方向,重新投放了半截面的 PVC 管,让幼儿在引水时能观察到水流的方向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

阶段三:远距离思考,发现水流的奥秘

1. 探索难题,奇妙水流

随着一次次游戏的跟进和半截面 PVC 管道的投放,激发了孩子们更多的热情和思考。大家很快完成了管道的连接,可是却在通水试验时遇到了难题。几次尝试后,他们发现水总是可以很顺利的流到前面三个小动物的家,可是最后一个小动物的家怎么都通不了水。水好像只喜欢走直的路,不喜欢拐弯。他们尝试了多种调整,可是始终没有成功。

2. 伙伴交流,智慧碰撞

在集体交流环节,我们一起讨论了“水喜欢走直的路,不喜欢拐弯”的现象。怎样才能让水顺利的流到每个小动物的家?孩子们显得有点迫不及待。大家对水的流向产生了极大的困惑。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了关于水的流向实验,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孩子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水喜欢做滑滑梯,不喜欢爬高山。

3. 集体合作,成功接水

在获得了教室里成功通水的愉快体验后,孩子们再次来到了小沙池进行“小小管道工”的游戏,大家在接水试验时,利用水流高低的经验,开始尝试寻找各种材料来对管道的高低进行调整,试图让每根管道都坐上滑滑梯。在孩子们的一次次调整后,管道引水实验终于成功了。

四、课程反思

本案例以儿童为中心,通过三个阶段的活动设计,让儿童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探究和学习。

(一)课程特点

1. 贴近儿童生活,引发兴趣。活动主题与儿童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得他们能够快速投入到角色中去,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分阶段式推进,层层深入。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得学习过程有条不紊,逐步加深。

3. 重视实践操作,促进理解。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机会,鼓励儿童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二)存在不足

1. 需要进一步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到个别孩子可能存在的不积极参与或遇到困难就放弃的情况 , 未来可以通过更加细致的观察和指导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

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在某些环节,孩子们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准确。

(三)下一步指导意见

1. 持续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环境,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发展需求。

2. 尝试引入更多的真实情境和问题,以增强活动的挑战性和实用性,促进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

总的来说,本案例在设计理念、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教育价值和发展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到其他相关的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 沈雨桑.STEM 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沙水游戏的实践——以小班项目活动《浅水池里的浮船》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24(3):3-4.

[2] 王娟 . 幼儿园沙水构建游戏教学策略初探 [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24(10):19-20.

[3] 叶赐玲." 河道工程师"-- 中班沙水游戏活动[J]. 幼儿教育研究,202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