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与代数”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

作者

刘欣和

石嘴山市第八中学 753000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科教学的价值定位已超越单一的知识传递,转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育尤其强调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自信。“数与代数”作为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不仅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何自然地提取这些元素,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数与代数”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数学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适当融入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就,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信与文化认同。例如负数的概念最早见于《九章算术》,其中提出的“正负术”已形成系统的运算规则。在讲授有理数时,可结合这一历史背景,说明我国数学传统中对负数的认识远远早于许多其他文明,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数学文化的深厚底蕴。再比如方程思想,我国古代已有“方程章”专门研究线性方程组,并采用“遍乘直除”的算法求解,这与现代代数学中的消元法本质一致。教师可通过介绍这些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数学的独特贡献与思维特色。融入数学史不是简单的知识补充,而是通过历史脉络让学生理解数学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文化在其中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印记。

(二)数学思维中的科学精神

代数学习不仅是掌握运算技巧,更是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态度的过程。数学推理强调逻辑的严密性与结论的确定性,这为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提供了良好契机。在解代数方程时,每一步变形都需有依据,无论是等式的性质还是运算规则,都不能随意跳过或改变。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清晰表达推理过程,注重细节,逐步培养他们言必有证、一丝不苟的思维习惯。此外,数学结果往往需要检验。例如解出方程的解后,需代回原式验证其正确性,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中实证与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理解,真理的获得需要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任何投机取巧或主观臆断都是不可取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更在思维层面建立起追求真理、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将超越数学学科,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三)数学应用中的社会责任

数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在于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善于设计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代数知识分析现象、支持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等现实议题,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在不等式应用中,可以设计关于物资分配、费用优化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方法在公平分配和效率提升中的作用。这类问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代数技能,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工具在应对社会挑战中的实用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逐渐理解自己所学并非抽象符号的游戏,而是能够服务于社会、改善民生的有力工具。

二、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实现价值无痕渗透

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运用恰当的情境设计,使价值引导自然而然地渗透于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代数知识内容,设计具有现实意义或文化背景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可以引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中的运营里程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分析发展速度与趋势。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函数概念的理解,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国家建设的成就。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真实性,避免生硬嫁接,最好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产生联系。在方程教学时,可以结合古代数学问题如“百钱买百鸡”等传统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中国数学的独特思维方法。通过这些情境,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现代发展的关注。价值引导如同盐溶于水,无形却有味,这正是课程思政所追求的境界。

(二)突出过程,重视数学实践体验

代数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法则,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活动,如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此时学生需要经历观察、猜想、验证、修正等环节,体会数学研究的严谨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坦然面对错误,通过分析错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示不同的解法途径,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最优方法。这种重视过程的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在合作交流中提升了沟通协作能力。

(三)拓展内容,联系现实开阔视野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适度的内容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理解学科价值。教师可以结合代数知识,介绍数学在现代科技、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如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分析社区垃圾分类的相关数据,运用代数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提出优化建议。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代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拓展内容要注意适度性,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应当选择那些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实例。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同时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情怀。

总之,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初中“数与代数”教学应兼顾知识逻辑与育人功能。教师需提高思政挖掘与融合的意识和能力,使数学课堂成为知识探索与价值塑造的统一体,真正实现以数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昌宝 . 初中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30): 后插 9.

[2] 孙燕 . 初中数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5(5):75-78.

[3] 陈玉丽 . 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谈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性”[J]. 吉林教育 ,2024(4):44-46.

本文系石嘴山市 2025 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数与代数‘模块课程思政的渗透路径研究”(编号:SJKY-GH-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