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研究

作者

段丽娥

景洪市勐龙镇中心幼儿园 666112

引言

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教育界普遍认识到,单一的教育主体难以全面满足幼儿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应运而生。然而,现有的协同育人实践中,往往存在教育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探讨幼儿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 3-6 岁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启蒙教育。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幼儿在体能、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沟通、协作与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其核心在于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互补优势,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生活化

生活化是指将教育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场景、经验紧密结合,使教育过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增强教育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幼儿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地学习和成长。

二、幼儿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对[X] 所幼儿园的教师、家长及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广泛调查,全面了解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家庭方面

调查显示,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生活化认识不足,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体验的重要性。在与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中,家长的参与度普遍不高,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脱节。

2. 幼儿园方面

尽管幼儿园普遍认识到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将教育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此外,幼儿园在与家庭、社区的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

3. 社区方面

社区为幼儿教育提供的支持相对有限,缺乏适合幼儿的生活化教育活动场所和资源。社区与幼儿园、家庭的互动机制不健全,导致社区教育资源未能有效融入幼儿教育体系,影响了协同育人效果。

三、幼儿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基于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例如,在认识水果的教学中,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水果采摘、制作水果沙拉等生活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水果的认知,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使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感受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关爱与支持,增强安全感和归属感。如在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中,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了亲子情感,培养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健康成长。生活化的协同育人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幼儿园组织的社区志愿者活动中,幼儿学会与不同年龄、身份的人交流合作,提高了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其未来的社会适应奠定了基础。

(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促使家长认识到生活即教育,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改变单纯追求知识学习的观念。家长通过参与幼儿园和社区组织的生活化教育活动,逐渐树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家长在参与协同育人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教学法、实践体验法等。这些方法不仅丰富了家庭教育的手段,还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系统和有效。

(三)优化幼儿园教育实践

家庭和社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家长的职业技能、社区的文化场馆等。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有助于将这些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生活化的教育要求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与家庭、社区的协同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借鉴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幼儿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本研究深入探讨幼儿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为幼儿教育理论在协同育人模式、生活化教育实践等方面提供新的观点和思路,丰富和完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成果将为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从幼儿园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进一步拓展了教育协同理论在不同教育阶段和教育场景中的应用,为其他阶段教育协同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不仅深化了教育协同理论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

(二)实践价值

研究成果可为幼儿园制定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的实施方案、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等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帮助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指导,幼儿园能够更好地整合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的模式和方法,引导家庭和社区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幼儿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引导家庭和社区的参与,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支持体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的现状分析、意义与价值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幼儿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活化对幼儿全面发展、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幼儿园教育实践优化及社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目前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沟通不畅、资源整合不充分等,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协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赵南 . 理解儿童的关键条件:教师的 " 一识四力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7).

[2] 刘晓东. 中国小学教育亟待战略转型 -- 兼论" 幼小衔接" 应向 " 小幼衔接 " 翻转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3).

[3] 俞文 , 涂艳国 , 李露 , 等 . 儿童健全成长取向下幼小衔接教育观差异分析-- 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调查[J]. 学前教育研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