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堂游戏化教学对学生识字兴趣与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李玲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龙泉寺镇中心小学
游戏化教学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因此,研究低年级语文课堂游戏化教学对学生识字兴趣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创设趣味识字场景,激发探索欲望
低年级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进行认知活动。他们更容易被直观生动的对象吸引。汉字教学可以借助情境构建来实现游戏化。这种方式把抽象的符号变得可触摸可感受。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体验汉字本身的趣味。探索的愿望因此更容易被点燃。具体场景的创设需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教学内容本身也是一个重要依据。“动物王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教室环境被布置成这个主题空间。各种动物图片被张贴在教室的不同角落。对应的汉字名称标注在图片旁边。学生参与“动物王国大冒险”活动。他们扮演小探险家的角色进行寻找。动物寻找的过程就是汉字识别的过程。教师此时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动物的具体特征成为观察的重点。汉字形态需要和这些特征联系起来理解。认识“猫”字时观察真实的猫。学生看到猫的外形特点。“犭”这个偏旁指向动物的类别属性。“苗”的部分则提示了字的读音信息。猫特有的叫声或动作也被提及。这些细节加深对“猫”字的整体印象。学生对这个字的记忆效果得以强化。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此得到呼应。情境的沉浸感发挥了关键作用。游戏的形式让学习过程变得活跃。汉字不再仅仅是纸面上的笔画组合。它和具体的动物形象紧密相连。学生的兴趣被真实地调动起来。探索的主动性在活动中自然产生。教学目的通过这种途径得以落实。汉字识记变得不那么枯燥困难。学习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参与感提升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实际体验代替了抽象讲解。感官的参与让记忆更加深刻持久。情境本身提供了丰富的刺激源。汉字学习因此获得了具体支撑。
2 开展多元识字竞赛,激发竞争意识
低年级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的求胜心理,乐于在竞争场合展示自身能力。互动竞赛形态的游戏化教学实践,可以触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环境有助于学生在积极氛围里主动接触汉字,提升识字效率。“组词比赛”提供了简单有效的竞赛平台。操作时,教师指定一个汉字,学生分组应对,规定时间内产出最多词语的小组取胜。以“花”字为例,学生可能产出“花朵”、“鲜花”、“花园”、“花香”等词。比赛进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调取已有词汇储备。同时,听取同伴答案也是学习新词的机会。比赛完成后,教师对表现突出小组给予肯定和奖励,例如小贴纸或小奖品,这让学生体会成功喜悦,增强后续学习动力。“识字达人挑战赛”同样广受欢迎。
教师将一组汉字呈现在黑板上,学生依次进行认读。认读准确且速度较快的学生赢得“识字达人”称号。为了提升竞赛难度和趣味性,汉字组中可以混入形近字、同音字,促使学生仔细辨别差异。例如,提供“人、入、八”或“木、本、末”等组合,要求学生区分字形与读音。挑战期间,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努力提升认读速度和正确率。对于表现特别优异者,教师可授予“超级识字达人”称号,在班级中树立标杆,激励其他学生效仿学习。
3 组织创意识字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低年级学生普遍拥有活跃的想象力,乐于动手操作并进行创造。针对这一特点,开展具有实践性质的游戏化教学非常有益。这类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汉字学习领域,此类实践能深化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它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及动手能力的提升。汉字拼图游戏体现了这种创意实践的特点。教师可以预先制作汉字拼图卡片。这些卡片将单个汉字拆解为不同组成部分,例如偏旁、部首或者具体笔画。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将这些分散的部分重新拼合成完整汉字。以“明”字的学习为例,教师分别制作“日”和“月”的独立卡片。学生通过组合“日”与“月”,最终形成目标汉字“明”。在这个拼合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汉字的具体结构。他们因此得以理解汉字是如何由不同部分构成的。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汉字拼图。学生选择自己认识的汉字进行拆分设计,制作成拼图卡片。随后,同学之间可以交换各自制作的拼图进行游戏。学生亲自参与拆分与组合汉字的制作过程,具有特殊价值。这种亲手操作促使他们更细致地探究汉字的结构特征。结果是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能力获得了实质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对策,将游戏化教学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兴趣和能力。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游戏化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让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林粉棉. 低年级语文课本剧教学的三个实施维度[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 2025,44(07): 114-117.
[2] 郑陈娜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5,(03): 128-130.
[3] 许玲燕.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练”的必要性漫谈[J]. 华夏教师 , 2024,(09):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