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者

单莉莉

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中学 212000

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德育教育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教师指导学生深挖教材知识内容,将德育元素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满足学生道德发展本身需求

当前我国虽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也不断产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1]。教师要为初中阶段学生建设保护屏障,从而减少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指导,解决学生遇到自身的问题和社会问题,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自身德育学习需求,让初中生更好地发展。

(二)德育渗透是发展和谐社会的需要

教师注重初中德育的渗透,满足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求。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对社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为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同时实际教学中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知识内容,还可以形成对思想的良好感悟。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渗透德育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通过将德育教育内容和阅读教学方式有效结合,让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关于“爱国主义”,“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2]。教师选择阅读文章时,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其综合素质,给学生解释教材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花木兰》一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花木兰”的形象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同时吸收其中存在的德育元素,提高学生文化自豪感同时,实现教育内容优化,拓展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和德育相关内容的积极性。

(二)结合写作训练渗透德育

写作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节点,写作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环节,教师可以从这些环节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写作目标和主题,特别是写作材料收集过程中,教师经过分析和过滤,增强学生情感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以“环保”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让学生充分了解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改正乱扔垃圾等不好的习惯,不仅增强学生德育意识,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1、语文教学活动渗透德育内容

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内容,促进文化传播的同时,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相关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传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极性。

2、本次活动中渗透德育

教师通过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基本技能,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文化,和承担自身肩负的国家和社会责任,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扩大学生学习知识面,将德育和生活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突破课堂教学中空间的限制,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不断渗透。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非常重要,语文教师通过优化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模式,确立课堂教学引导地位。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的确立,语文教师要积极应用新理念和新措施,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同时,感受语文知识包含的道德素养内容,提高自身思维意识水平,进而更好地应对教学工作。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内容,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极大耐心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内容,拓展教学实践活动,增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效性,完善德育教育落实路径,对于学生全面成长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国彦 , 孙宝芸 . 德融数理 , 知行合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 [J]. 环球慈善 , 2022(11):0253-0255.

[2] 次仁卓嘎 (Tsering Dolkar). 西藏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途径与策略研究 以西藏盐井中学为例 [D]. 西南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