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气污染治理中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作者

孙磊

淄博市张店区 255000 身份证号码:320311197801044612

一、引言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频发,雾霾天气、酸雨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等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各国纷纷加大了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环境工程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工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大气污染治理中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2.1 起步阶段(20 世纪 70-80 年代)

这一阶段,大气污染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但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治理技术较为简单。主要采用的是末端治理技术,如除尘技术中的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等,这些技术设备简单、成本低,但除尘效率不高,只能去除较大粒径的颗粒物。在气态污染物治理方面,主要采用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但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置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2.2 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 - 21 世纪初)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治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除尘技术方面,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高效除尘设备开始广泛应用,除尘效率大幅提高,能够有效去除细小颗粒物。在气态污染物治理方面,发展了吸收法、催化转化法等技术。吸收法通过选用合适的吸收剂,对气态污染物进行吸收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催化转化法则利用催化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如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2.3 成熟阶段(21 世纪初至今)

进入 21 世纪以来,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更加成熟和多元化。一方面,传统技术不断改进和优化,如电除尘器的极板结构和供电方式不断改进,提高了除尘效率和稳定性;袋式除尘器的滤料性能不断提升,延长了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新型技术不断涌现,如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光催化技术、生物净化技术等,这些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开始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通过将多种技术组合应用,实现了对复杂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治理。

三、当前大气污染治理中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

3.1 除尘技术

目前,除尘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电除尘技术、袋式除尘技术和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电除尘技术具有处理风量大、阻力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大型工业锅炉、水泥窑等场所的除尘。袋式除尘技术除尘效率高,能够有效去除 PM2.5 等细小颗粒物,适用于垃圾焚烧、钢铁冶炼等行业。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结合了电除尘和袋式除尘的优点,既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又能适应不同的工况条件,在电力、冶金等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3.2 新型治理技术

新型治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利用高能电子与污染物分子发生碰撞,使污染物分子分解、氧化,从而达到净化目的,适用于处理 VOCs、恶臭气体等。光催化技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等活性物质,将污染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在室内空气净化和工业废气治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生物净化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等,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易生物降解的气态污染物,如硫化氢、氨气等。

四、环境工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技术成本较高

部分先进的环境工程技术,如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光催化技术等,由于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承担这些技术的成本,导致其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成本较低的技术,治理效果相对较差。

4.2 技术适应性有待提高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环境工程技术在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技术在特定的工况条件下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但在其他工况条件下效果不佳。例如,某些脱硫技术在处理高硫煤时效率较高,但在处理低硫煤时效率明显下降。

4.3 二次污染问题

部分环境工程技术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例如,湿法脱硫技术会产生大量的脱硫废水,若处理不当,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吸附法处理 VOCs 时,吸附剂饱和后若不能及时再生或处置,会造成二次污染。

五、大气污染治理中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

5.1 技术不断创新与突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工程技术将不断创新与突破。未来,将研发出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如新型催化剂的研发将提高催化转化技术的效率和选择性;新型吸附材料的开发将提高吸附法的处理能力和再生性能。同时,智能化技术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大气污染治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调节,提高治理效率和稳定性。

5.2 技术集成化应用

单一的环境工程技术难以应对复杂的大气污染问题,未来将更加注重技术的集成化应用。通过将不同的治理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协同治理系统,实现对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同时治理。例如,将除尘技术、脱硫技术和脱硝技术集成应用于工业锅炉,能够同时去除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5.3 区域协同治理技术发展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流动性等特点,单一地区的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区域协同治理将成为未来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方向。环境工程技术将在区域协同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区域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为区域协同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5.4 绿色低碳技术融合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大气污染治理将与绿色低碳发展相结合,环境工程技术将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未来,将研发更多低能耗、低排放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同时,通过对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结论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环境工程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环境工程技术在应用中仍存在技术成本高、适应性有待提高、二次污染、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集成化应用的推进、区域协同治理技术的发展以及与绿色低碳技术的融合,环境工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完善监管体系,将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甄 少 飞 . 环 境 工 程 中 大 气 污 染 的 危 害 与 治 理 分 析 [J]. 清 洗 世界 ,2022,38(6):147-148,151.

[2] 邓宇杰 , 张更宇 , 肖瑞 . 环境工程中大气环境的危害与治理探讨 [J]. 有色金属 ( 冶炼部分 ),2022(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