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梁如洁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幼儿园 024076
摘要:本文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堂教学现状及困境展开讨论,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路径。通过分析当前手工课堂中存在问题,提出教学模式创新与课程体系重构策略,强调教学资源整合与实践路径拓展重要性,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以巩固创新成果。探究旨在突破传统手工教学局限,构建符合时代需求且富有创造性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手工课堂;创新教学
引言:当代学前教育背景下,手工课程作为培养幼儿综合能力重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未来幼师专业素养水平。然而,现行手工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及实践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本文立足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从课堂现状分析出发,探索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手工教学创新模式,旨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学前教育人才。
一、手工课堂现状,教学困境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作为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必备技能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维束缚,表现出明显滞后性与局限性。当前手工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过分依赖教师示范模仿,忽视学生主体参与感,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热情不高。多数院校沿袭传统手工技能训练模式,课程内容陈旧老化缺乏时代创新元素,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求脱节;而且教材体系不完善,大多沿用多年前编写教材或自行整理材料,缺乏系统性与前沿性无法满足当代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师资队伍结构失衡且专业背景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自身动手能力欠缺,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完成复杂手工项目,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评价机制落后且单一,过分注重作品完成度与美观性而忽视创意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考核,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且课时安排不合理,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学生难以获得充分训练机会,影响技能掌握程度。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与幼儿园互动交流平台,学生作品缺少实际应用场景检验导致所学内容难以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这些问题综合作用,形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堂困境,亟需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寻找突破口,重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重构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堂存在问题,教学模式创新成为破解困境关键路径。一是应转变教学理念,从技能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围绕幼儿园实际教学情境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完成主题手工创作;融入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借助网络平台预习基础知识与技能,课堂时间重点用于创意讨论、方案设计、实操指导,提高教学效率。还要探索制作-反思-改进循环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多轮优化,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实施师徒制小组学习,发挥学生互助作用形成良性学习共同体。
课程体系重构方面,应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整合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跨学科手工课程体系。依据幼儿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形成基础技能-创意设计-情境应用-综合创新四级递进式课程结构。强化课程实用性,增设幼儿园教学情境模拟环节来培养学生应对实际教学挑战能力;还要优化教材建设,编写集理论指导、案例分析、实操指南于一体现代化教材,并配套数字资源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还应当调整课时比例,保证充足实践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深入探索与反复练习。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幼儿园共建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增强课程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教学资源整合,实践路径拓展
教学资源整合是保障手工课堂创新教学顺利开展前提条件。要整合校内各专业优势资源,邀请美术、设计、心理学等领域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形成跨学科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拓宽视野,汲取创作灵感;并建立材料资源库,收集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工业材料等多种类型素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创作元素。还要构建数字资源平台,汇集国内外优秀手工作品案例、视频教程、设计方案等资料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联合社区资源,邀请民间艺人、工艺美术大师走进课堂传授传统工艺技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路径拓展方面需要组织手工创作工作坊,围绕特定主题或材料开展深入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应当开设微课程,针对特定手工技法进行集中训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举办作品展览,邀请幼儿园教师、家长参观评价,获取实际应用反馈。还要设立创客空间,提供必要工具与材料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创作,延伸课堂学习;组织校际交流活动,与兄弟院校共享优质资源互相借鉴教学经验。应当建立线上学习社区,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经验分享与技术交流;并开展手工进社区志愿服务,带领学生面向儿童开展手工活动锻炼教学组织能力;举办手工创新大赛,设置实用性、创新性、教育性等评价维度,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这些举措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互贯通实践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途径与实践机会。
四、教学评价优化,创新成果巩固
教学评价优化是保障手工课堂创新教学成效关键环节。应当先改革传统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行业专家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客观反映学习成效。突破结果导向评价局限,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创意构思、方案设计、制作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表现;并建立成长型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进步幅度而非绝对水平,激励不同基础学生积极参与。还要改变单纯技能考核方式,增设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等实践性评价项目,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应当积极引入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作品演变历程,形成可视化学习轨迹。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创新思维、实践操作以及教学应用等维度,明确具体标准,提供明确改进方向。
创新成果巩固方面,完善学习成果转化机制,选取优秀作品编写教学案例集,供后续学习参考。要建立作品资源库,按主题、材料、适用年龄段等分类整理学生作品,形成可持续使用宝贵资源;并举办成果展示活动,邀请学校领导、行业专家、幼儿园教师参与点评,扩大创新教学影响。还应当推动优秀作品进入幼儿园课堂,接受实际教学检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组织教学研讨会总结创新教学经验,探讨改进方向,形成教学探究成果。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梳理学习收获深化理论认识;构建反馈改进循环,基于各方评价意见持续优化教学方案,保持课程活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必然选择。通过对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找出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教学模式创新与课程体系重构方案,整合多方教学资源,拓展实践路径,优化评价机制,巩固创新成果。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构建起符合学前教育特点创新手工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增强教学实效性,培养出具备扎实专业技能、丰富创新思维、较强实践能力学前教育人才,为幼儿教育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淑敏.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体验式教学之浅谈[J]. 读与写,2017,14(14):237-234.
[2] 陆勤.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教学模式初探[J]. 魅力中国,2017(12):146.
[3] 赵康.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美术文献,2022(6):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