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磁共振检查有辐射?

作者

邓颖

陕西省肿瘤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

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最早则被称为“核磁共振”。如果不了解 MRI 的成像原理,单从名字上来看“核”会让普通民众想到核辐射,片面的认为,“核磁共振”会有强辐射,对人体产生强烈的不良影响。那么磁共振检查真的对人体有害吗?MRI 检查到底有没有强辐射?又有哪些疾病需要做核磁共振呢?接下来随我来一起了解一下。

其实 MRI 主要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一种成像,这里的“核”是指“原子核”。 我们知道,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而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它是最简单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像一枚枚小小的磁针。“核磁共振”中的“核”其实指的就是氢原子的“原子核”,它广泛存在于我们人体和自然界,故而这个“核”是没有辐射的。MRI 检查仪的巨大环形装置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强磁体。磁铁自然界随处可见,我们的地球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因而MRI磁体间机房里没有辐射。上面我们讲了“核”和“磁”,接下来我们讲共振。人体处于磁场环境中,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会像小磁针一样,从杂乱无序的排列,变为朝一个方向的有序排列。这时 MRI 检查仪会发射一个射频脉冲,这种脉冲实质与生活中的广播一样,同属于电磁波的一种,所以也是没有辐射的。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共振现象:比如声音的共振、地震中的共振破坏等等,对于我们微观世界的氢原子,也是如此。射频脉冲与氢原子的频率相同,激发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这个过程也是不会产生辐射的。所以“核磁共振”的“核”不是放射性的核物质的“核”,故而没有辐射,由于这个名字会造成大众误解,所以,现在大部分医院不再沿用“核磁共振”,更多的是用“磁共振”。

当然,要得到一张完整的核磁共振图像并非上述那么简单,还需要经过射频脉冲停止后采集氢原子恢复时的信号(只有这时的信号可以被采集),采集的信号的空间分布及排列等等。射频脉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排列的射频脉冲下也能采集到反应组织不同特征的图像信号。最后经过复杂的运算,才能生成我们所看到的 MRI 图像。

MRI 是通过氢原子的进行成像的,而软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分,从而产生更强的信号,提高图像对比度,因而 MRI 对软组织超乎寻常的分辨能力。这使得它在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诊断等领域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尤其在发现早期病变和细微解剖结构时表现卓越。

MRI 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病症的诊断:

(1)神经系统疾病:①脑部疾病:如脑肿瘤、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②脊髓病变,如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脊柱狭窄,脊髓损伤等,应引起重视。

(2)心血管病:①心脏类: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②脑血管病,如动脉瘤,血栓,动脉硬化等。

(3)关节及骨骼方面的疾病:①关节疾病:如风湿、类风湿、软骨等。②骨骼疾病:骨肿瘤,骨髓炎,骨折等,都是常见的疾病。

(4)乳房疾病:①乳房肿瘤:MRI 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有很大帮助。

(5)体部疾病:①肝病:肝肿瘤,脂肪肝,肝硬化等。②胰腺病变:胰腺肿瘤,胰腺炎,胰腺炎等;③泌尿系疾病: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④妇科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妇科肿瘤等。

由于氢质子的质量很小,信号也很弱,所以要进行很多次的扫描,例如 的图像,就必须进行 256 次的扫描,这就导致磁共振检查的时间很长。我们在做 MRI 检查时,应注意一下情况:

知医护人员有关的病史:在进行 MRI 检查之前,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您的相关情况,如有无起搏器,金属植入物,人工关节,耳蜗植入等,以免影响体检的安全及效果。

遵照医嘱:取决于检查的种类,比如在做腹部检查是,会有必要采取禁食措施,头颅或者四肢检查则不用。

穿着适宜:患者应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不要佩戴金属纽扣、拉链、饰物等,以免对影像产生影响。

安静、不活动:为了保证影像的质量,检查时要尽可能地不动,尤其是当听见“嘟嘟嘟嘟”的声音时,这时射频脉冲发射的声音。

放轻松:在狭窄的环境中,您若感觉不舒服,可询问医师,看能否用镇静药或其他处理方法。

随身携带的东西:如手机,手表,珠宝,信用卡等,请在进入检查间之前,先将其取下,放在相应的地方。

MRI 虽然带着“核”字,但和核辐射这种让人闻风丧胆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它用温和、精确的方法来探寻人类身体的秘密,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MRI 就像一道亮光,为人们走向健康指明了方向。总之,在 MRI 中并没有发现“核”辐射,它中的“核”既不是核弹的“核”,也不是福岛泄露的“核”,只是氢原子核,也就是我们身体中的水分子。MRI 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可显示软组织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