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

陈晨

盐池心脑血管医院,宁夏 吴忠 750001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行业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医养结合模式作为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此同时,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养老服务行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医养结合模式是将优质的医疗技术与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以医疗为保障,以调养为核心,从根本上实现“病”转“安”“安”转“康”,使服务对象的各项功能得到保持或恢复。但是从目前的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情形来看,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存在诸多挑战与问题,不仅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制约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一、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完善

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的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当前医养管理效果以及教学来看,许多医养机构的预算管理并不完善。一方面,由于医养结合服务涉及医疗和养老两个领域,预算项目繁多,导致预算编制过程复杂且容易出错。另一方面,部分养老机构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预算规划和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偏差,给整体预算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影响[1]。

(二)成本核算复杂且不准确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成本核算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机制而言,更加复杂且艰巨,而且由于医养模式之下涵盖医疗检查、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多项服务,因此成本核算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此外,医疗设备和药品的成本也较高,且价格波动较大,使得成本核算更加困难[2]。

(三)资金筹集困难资金周转率低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通常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以此为基础对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医疗设备购置等方面进行落实,同时,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的员工工资、设备维护、食品采购等日常支出也较大。然而,由于养老机构的公益性质,其收费标准往往不能完全覆盖成本,导致运营压力巨大。此外,部分养老机构在资金筹集方面缺乏有效的渠道和策略,使得资金筹集困难重重[3]。资金回收慢、入住率低或收费周期长等问题在资金周转上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新入住老人少、床位闲置率高,或者收费方式以长期的、分散的小额支付为主,导致资金不能快速大量地回收。例如,一些养老机构仅依赖月付的收费方式,和按季度、年度提前付费相比,资金回笼的速度就会偏慢。而且欠款问题在整体的资金运转环节也有着重要影响。部分老人或家属拖欠费用,使得应收账款不能及时转化为可用资金,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

(四)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复杂和多变,从当前的管理效果来看,部分养老机构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一旦财务风险发生,极易给机构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此外,部分养老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进一步增加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4]。

二、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引导之下,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服务行业逐渐走向正轨,使得管理人员不断明确预算编制的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在此过程中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与此同时,在动态平衡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合理调整[5]。

以某医养结合机构为例,该医养中心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养老服务。然而,随着机构规模的扩大和服务项目的增多,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该医养中心逐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及制度体系,成立由高层管理人员、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多方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指导和监督。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积极制定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进而对预算编制流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预算调整程序以及预算考核机制等环节进行管控,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其次,管理人员需要科学预测资金开销需求。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机构的发展战略、市场环境和内部资源状况,对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所有资金开销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另一方面,预测的方向应该结合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养老服务、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确保预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案的完善与发展,逐渐成为养老机构稳步发展的有效动力,基于此,管理人员需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和范围,确保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且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管理方式的辅助之下,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整体管理工作提供持续动力,强化管理效果。

(三)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资金周转率

资金对于养老机构的综合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障养老机构的正常开展,管理人员也可以结合自身养老机构特色,推出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措施,并且以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老年人群入住,从而增加收入来源。最后,管理人员还可以探索与多机构合作,比如政府企业,企业与企业,吸引投资等多元化筹资方式[6]。

在加快资金周转率的过程方面,够案例人员可以优化收费策略,灵活收费周期、除了常规的按月收费,还可以推出按季度、半年或年收费的优惠套餐,吸引资金提前流入。而且在合理利用押金方面,管理人员通过合理设置入住押金金额,在确保合规和安全的前提下,将部分闲置押金用于短期投资或资金周转,但要注意保障资金能够及时返还。

(四)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由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规模相较于传统养老模式而言更大,不仅涉及到财务管理的范围更广,同时对于其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应对财务风险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且结合潜在风险点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服务行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此,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发展方向以及实际情况,采取不断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财务内部监督与考核等机制,进而有效解决财务管理层面的诸多问题,逐步促进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立荣.医养结合模式下发展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4-06-01].https://www.cqvip.com/doc/journal/3344820506

[2]冯正龙.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界,2024,(07):190-192.

[3]徐敏宜.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1,(07):104-106.

[4]白玉露.浅谈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J].商情,2021,(49):1-3.

[5]赵家正.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行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3-01-01].https://www.cqvip.com/doc/journal/3293993210

[6]金晶.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3,(11):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