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殷丽月
奇台县西地镇中心学校 831800
引言:在现代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教育行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改革,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重点教育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不仅是数学课堂内容的延伸,更是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作业设计方式进行全方面的优化,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分析
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来看,其总体教学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关键问题之一是数学作业设计问题。部分教师将提高学生成绩作为唯一教学目标,缺乏素质培养的教育意识,逐渐形成“教学”与“育人”之间的割裂化现象,难以最大化地发挥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作业设计作为数学教学当中的基础性工作,从当前作业设计情况及效果来看,在考试成绩的教学评估方式下,部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将多种类型题目集中于某一次作业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未完善,面对题目类型集中化的数学作业,难以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从心理上极易产生畏难情绪[1]。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层次化
教师为了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应当遵循作业层次化设计的原则,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发展特点进行综合性分析,明确不同学生现阶段所处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将作业设计为三个模块:基础练习、应用练习、拓展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不断拓展数学学习思维,深化知识结构。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关内容学习中,当课堂理论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三种不同难度的题目,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基础能力有待提升的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基础性题目的练习当中。在基础环节,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应当重点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特点与性质,增强学生对图形的概念性理解。数学作业设计的基础练习环节,教师可以以填空、选择、判断为主要题目形式,适当降低题目设计的难度。
对于熟练掌握概念性知识的部分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进阶训练,将其引入“应用练习”的环节。例如:“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关数字,计算图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通过公式类题目的专项化练习,学生在应用实践中能够不断强化相关公式的应用能力。教师对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应用方式的学生,应当关注其拓展性的题目练习,将其引入“拓展练习”阶段。例如:“判断图中菜园形状,根据题目中相关数据信息,计算此菜园周边围栏的长度,以及菜园的实际面积。”学生需要依据题目所设定的场景与数学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得出最终计算结果。
(二)文化渗透提升作业设计水平
在数学科目的教学中,由于知识结构复杂,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学科体系的建立,极大地影响数学学习质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通常会出现单一化问题,难以激发学生数学探索兴趣。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将学生探索兴趣的激发作为教育重点,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相关的数学文化背景故事。人文故事与数学作业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缘起”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探索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数学学习综合素养。
例如,在小学教材“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古希腊杰出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圆柱容球定理”,学生在了解阿基米德对数学做出的相关研究后,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知识的探索中。通过数学文化故事的铺垫,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解题的实践过程中,深化圆柱与球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关公式定理,逐渐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融入数学文化背景故事,从实际效果来看,增强了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元素,有利于同学生当前的发展特点相结合,使其在解题过程中增强数学文化素养。
(三)数学作业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中,需要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突破教学课堂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帮助学生在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为其创设情景化教学模式。数学作业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学生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2]。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相关知识学习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计算能力,为了将抽象知识进行更为具体地展现,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商店或者超市中对一百以内的物品价格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加减运算。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可以降低数学课堂学习的紧张感,获得思维空间方面的拓展,自由选取相应物品,对数字进行加减法运算,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教师需要对学生实际作业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情境的创设,组织不同学生扮演店员、收银员、顾客等角色,学生进行购物情景模拟,在这一过程中训练数学计算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对数学作业进行层次化设计,有利于贯彻生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差异,将数学文化与作业设计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开展数学情景化作业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以综合性思维看待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牛玉娟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与优化策略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42(35):48-50.
[2] 李芳玉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23 年第四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 年第四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