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动画角色模型制作中“形神兼备”的造型语言与实现路径

作者

黄和

武汉文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345

引言

在游戏以及动画的创作进程中,角色模型属于传递情感、开展叙事的关键载体。“形神兼备”这一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为当下的角色模型制作给予重要的美学指引。出色的模型不但要具备精准的形态塑造,更得借助造型传达性格特征和精神实质。现阶段部分创作存在着重技术、轻艺术,重形态、轻神韵的状况,削弱角色的感染力。本文从美术的角度来探寻“形神兼备”的造型表达与达成途径,从而为创作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形神兼备”造型语言的核心内涵

(一)“形”的造型规律

“形”作为角色模型的视觉根基,包含比例结构、轮廓特征以及形态节奏等方面的要素。在进行塑造时,要依照美术规则操作,借助夸张与概括的方式让特征得到强化。例如,卡通角色采用大头小身的比例设置,能够增添可爱的感觉。形态要形成具有视觉效果的节奏,通过疏密和虚实之间的对比,突出主次的关系,而让造型既丰富多样,又能保持整体的和谐感。

(二)“神”的情感表达

“神”作为角色的精神核心,呈现为造型所传达出的性格、情绪以及生命力,其表达依托于对内在特性的认知与转变。例如,借助眉眼的角度来传达善与恶,利用体态的曲线来暗示性格特点——尖锐的眼角和紧绷的嘴角塑造出反派的凶狠模样,柔和的轮廓与放松的肢体展现出角色的温和气质。“神”的表达突破具体的形态,让角色能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并且成为连接创作者和受众的精神联系。

二、角色模型制作中达成“形神兼备”的具体途径

(一)立足于角色定位开展的造型提炼

达成“形神兼具”的状态,首先要确切地明确角色的定位以及特质,在概念设计这一阶段构建起“形”与“神”间的联系。创作者应当对角色的性格、所处背景还有所具备的功能进行剖析,将抽象的特质转变为具体的造型元素。例如,对勇敢无畏的英雄角色设计时,采用挺拔的站姿以及面部棱角清晰的轮廓,凭借硬朗的线条来传递坚毅的精神。对于充满智慧的长者角色,搭配穿着松散的服饰和具有深邃感的眼部结构,借助柔和的曲线展现沉稳的气质。

(二)细节刻画中的神韵传递

细节作为衔接“形”与“神”的重要要素,能够提升角色的真实感,增强其感染力。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面部表情、服饰纹理以及肢体这些方面的细节:在面部,借助眉弓、颧骨的起伏变化来展现情绪的张力。对于服饰,依据褶皱的走向来暗示肢体的动态情况;就手部而言,通过指节的刻画来传达角色的职业特点。细节的处理需要遵循“增加繁复、减少浅显”的准则,例如,对于反派角色,可以利用疤痕、破损的服饰来强化其经历的表现。

(三)动态以及姿态的情感层面的强化

“神”的直观展现是动态以及姿态,静态模型要凭借凝固瞬间来传达运动的感觉和情绪的张力。创作者要抓取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瞬间,战斗角色发力时的姿态、少女娇羞时的站姿,从而让模型达成“静中有动”的效果。姿态要契合性格逻辑,内向角色含胸的体态与外向角色舒展的站姿会构成鲜明的对比。借助优化动态线,让重心、受力点和肢体的延伸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而传递出生命力。

三、角色模型制作存在问题以及优化措施

(一)常见创作问题

一些角色模型呈现出“徒具其形而无其神”的状况:过分执着于技术精度方面的追求,却忽略艺术表达层面的呈现,以机械的方式去复刻真实的形态,却缺少情感方面的转化。造型元素进行不必要的堆砌,使得主题变得模糊不清,服饰道具和角色所具有的特质相互脱离;动态设计显得生硬死板,姿态和角色的性格不相匹配,很难引发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最终让角色变成毫无生气的冰冷模型。

(二)优化实践方向

优化工作应当回归到“形神二者皆备”的准则上:设计初始阶段要构建“特质与造型”的对照表格,以此保证形态能够为精神表达提供服务。引入传统美术中“气韵富有生机”的理念,凭借线条的虚实变化来增强生命力。参考绘画中“留白”的技法,留存出想象的空间。创作者有必要强化对生活的观察,从现实中的人物、传统艺术中获取灵感。

四、结论

达成“形神皆具”境界是动画角色模型打造方面的高等级目标,需要制作者掌握造型形成的法则,还需深入探寻其中蕴含的精神层面的内涵。借助对造型进行精炼提取、对细节之处加以雕琢描绘、对动态表现予以增强凸显等途径,就能够达成“形”与“神”的彼此契合。在创作过程中,要应对和解决过分注重技术而轻视艺术价值、细节呈现失去平衡等状况,要重新回到艺术的核心本质上,从而让动画角色成为情感与精神的承载之物。

参考文献

[1] 宋世荣 . 基于元宇宙平台的角色动画创作方法研究 [D]. 兰州交通大学 ,2024.

[2] 季颖. 基于海派文化背景的动画角色设计研究 [D]. 河北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