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水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外墙施工中的应用
袁长智
山东滕建投资集团兴唐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枣庄 277599
1、导致外墙渗水问题的原因
1.1 施工质量问题
外墙施工中常见的渗水问题多源于施工质量参差不齐。混凝土浇筑,部分施工人员未按要求振捣密实,导致出现气泡,成为水分渗透的通道。砌筑墙体时,砂浆饱满度不足,出现砖缝空隙,水分容易通过这些部位渗入墙体。门窗框安装中,密封不严,窗框与墙体连接处留有缝隙,容易积水引发渗透。此外,外墙抹灰施工,抹灰层厚度不均匀,局部脱落,防水效果不佳,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容易忽视一些细节,导致外墙局部区域出现渗水隐患,严重影响建筑结构。
1.2 防水设计不完善
不少施工团队设计阶段忽略建筑物所在地域的气候特点,在多雨地区未考虑雨水冲刷持续时间,导致外墙排水设计不合理。某些建筑在设计中未对门窗、墙角、阳台等节点区域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这些区域成为水分渗透的高发部位。外墙细部构造,如外墙内外温差导致的结露现象,设计中未考虑设置排气通道,水汽长时间滞留在墙体中,引发渗水。同时,设计中未充分考虑不同材料之间的接缝处理,容易造成水分通过接缝处渗入墙体,产生渗水问题。
1.3 材料不达标
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使用的防水涂料未经过严格检测,防水性能未达到标准要求,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后,容易受到紫外线、雨水的影响,逐渐老化开裂,失去防水作用。不少建筑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不合格的外墙保温板材,这些材料本身防水性能差,吸水率高,导致外墙防水效果大大减弱。再加上材料搭配不当,不同材料的收缩率差异大,产生裂缝,进一步加剧了外墙的渗水现象。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渗水成因分析,主要造成一下几点;
结构裂缝:温度应力、地基沉降导致墙体开裂,形成渗水通道;
材料缺陷:砌体材料吸水率高(如空心砖吸水率达 15% 以上),砂浆密实度不足;
施工工艺缺陷:节点处理不当(窗口渗漏占渗水事故的 42% )、防水层接缝不严密;
环境因素:酸雨侵蚀( pH<5.6 地区年均腐蚀速率达 0.2mm/ 年)、冻融循环破坏;
2、防渗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外墙施工中的应用
2.1 优化防水设计布局,确保墙体密封
优化防水层设计布局,设计师需要对不同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处理。墙体应设置两层防水体系,内外墙分别使用防水涂料和防水砂浆,内墙涂料厚度不少于2 毫米,外墙砂浆层厚度达到20 毫米以上,形成稳固的防护屏障。在外墙转角、女儿墙等特殊部位,采用附加层,增加柔性防水卷材,避免应力集中引发裂缝。对于窗台、阳台、雨篷等突出部分,铺设倒泛水结构,设置不小于 1.5% 的排水坡度,有效引导雨水排出,防止积水渗入。墙体结构材料之间的过渡处需嵌入密封胶条,并采取分段施工方法,避免不同材料之间热胀冷缩产生裂缝。建筑外墙涂料选用弹性涂层,伸缩率应达 150% 以上,增强抗裂能力。同时,在地下部分防水设计中,采用三重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卷材、聚氨酯涂膜以及保护层,保证地下室外墙的长期耐水性。
2.2 加强材料质量监管,延长使用寿命
加强材料质量监管,必须从源头抓起。采购阶段建筑企业应选择经过权威认证的防水主流材料(见表 1),防水涂料的延展率应不低于 300% ,抗老化性能达到 20 年以上的标准。所有材料进场后,需进行抽样检测,使其物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卷材厚度必须达到 3 毫米以上,保证铺设时与基面完全贴合。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密封胶条的耐候性进行严格检查,要求其抗紫外线、耐温差变化能力达到 50 年设计寿命。在搅拌砂浆时,精确控制水灰比,避免因比例失控导致砂浆强度下降,影响防水效果。储存材料的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止材料因受潮、霉变等因素导致性能下降,影响使用寿命。施工后期,所有外墙材料需定期检查,针对可能出现的老化开裂现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用高分子聚合物修复材料,对出现裂缝的区域进行修复,保证防水层的持续稳定性能。
表1 :主流材料性能对比

2.3 规范施工工艺流程,避免施工缺陷
规范施工工艺流程,施工人员需要从每个细节入手,保证每道工序精准到位。基层处理是关键,墙体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得超过 3 毫米,基面要保持干净无尘,含水率应控制在 8% 以内,防止影响防水材料的粘结力。涂刷防水涂料时,每次涂刷厚度控制在 1.5 毫米以内,分两次或三次进行,每次间隔应不少于 24小时,使涂膜均匀覆盖。卷材铺贴时,需保证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 毫米,避免接缝位置出现漏水隐患。密封胶施工时,应使用专用打胶工具,使胶条嵌入深度不少于 6 毫米,并避免产生空隙。外墙抹灰时,砂浆的配比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避免出现干缩裂缝。高层建筑作业时,必须分层分段施工,墙面防水层应在上层完成后从下层再进行,避免交叉作业造成的破坏。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检测墙体水平,使其符合建筑规范标准,减少后期的修补工作。
2.4 完善排水系统设计,降低积水风险
施工团队在完善排水系统设计时,需重点考虑外墙排水坡度以及排水管道布局。雨水口位置应设置在易积水区域,直径不小于100 毫米,保证快速排水。外墙上的排水坡度应设计为不小于 1.5% ,引导水流快速远离墙体,避免雨水滞留。阳台等区域则需增设导水槽,导水槽坡度设计需达到 2% 以上,保障雨水顺利流向排水口。天沟宽度需根据降雨量合理设计,一般不小于 300 毫米,深度不小于100 毫米,以防止大雨时溢水。排水管道必须使用高强度耐腐蚀材料,管道壁厚不低于 4 毫米,安装时每米坡度控制在 2% ,保障水流顺畅。屋面排水应通过天沟与雨水管道相连,并在管道拐角处设置检修口,便于清理杂物,避免堵塞。地面排水系统同样应设置合理的集水井,地面铺装材料需具备透水功能,以减少地面积水,提高排水效率。
结束语:
经由优化防水设计布局、加强材料质量监管、规范施工工艺流程和完善排水系统设计等一系列防渗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外墙的防水性能,减少渗水隐患。外墙防渗水施工技术是系统工程,需从材料、工艺、管理多维度协同创新。随着新材料研发和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防渗水体系将向智能化、长效化方向发展。建议工程实践中建立全寿命周期管理机制,通过定期检测(建议周期2 年/ 次)和维护,确保持久防水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宝家 . 防渗水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外墙施工中的应用 [J]. 居舍 ,2024,(29): 33-36.
[2] 杨柱 . 防渗水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外墙施工中的应用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 23(05):45-47.
[3] 陈国庆 . 房屋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水施工技术分析 [J]. 技术与市场 ,2023,30(11): 118-121+126.
[4] 朱钢明 . 建筑工程屋面和外墙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浅析 [J]. 四川水泥 ,2023,(03): 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