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一课三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孙艳华

鄂托克旗第一中学  01610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教学改革重点。高中化学作为重要基础学科,其教学模式创新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与思维能力提升。“一课三上”教学模式将一节课分解为预习课、探究课和训练课三个环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训练全过程。本文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探索“一课三上”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践应用,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化学教学质量提升。

一、把握核心素养,设计高中化学“一课三上”教学体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教学体系设计必须立足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构建完整“一课三上”教学框架。通过精心设计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种教学方案,形成科学合理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预习案聚焦基础知识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探究案围绕核心问题设计,通过层层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训练案注重知识应用与能力提升,设计多层次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三种教学方案紧密关联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完整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设计中必须注重化学学科特点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机结合。针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在预习案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关联;在探究案中设计微观粒子结构模型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微观思维;在训练案中设置由宏观到微观解释题型,强化此项素养。针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在预习案中引导学生梳理化学变化条件与规律;在探究案中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平衡因素;在训练案中设置情境应用题,考查学生运用平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针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预习案引入化学史实资料;探究案设计论证推理活动;训练案强调从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过程训练。

二、构建预习探究,优化高中化学“一课三上”课堂结构

“一课三上”课堂结构重构传统教学流程,使课堂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高中化学预习课设计聚焦知识预学习,通过精心设计预习案,包含学习目标、学法指导、教材助读、预习自测、学习疑惑、信息链接六大板块。预习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前概念,形成初步认知框架;探究课构建主题探究链,以学生疑惑为切入点设计质疑探究环节,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案遵循学思于疑 - 质疑探究 - 拓展提升 - 构建网络 - 当堂检测 -学习反思六步法,每步设计针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注重思维能力训练。化学探究案设计秉持问题导向、层级递进、知识迁移原则,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发认知冲突,设计递进思考链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到本质认识,再到规律总结,最终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重要元素——钠和氯为例,预习案设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钠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及性质,氯气性质及制备方法,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海水提取钠盐工业流程,形成初步认知;探究案围绕“钠为何具有极强活泼性”“氯气具有漂白性原因”等核心问题,设计探究活动。课堂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先观看钠与水反应视频,预测反应现象提出钠活泼性成因假说;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钠易失电子特性;探究氯气漂白性时设计实验观察氯气与湿润色纸作用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氯气氧化性与漂白作用关系。探究过程中穿插提问若电子构型改变,“元素性质将如何变化”“如何选择合适指示剂检验次氯酸”等思考题,激发深度思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学习能力,强化高中化学“一课三上”训练模式

“一课三上”训练模式着重构建基础知识巩固、综合能力拓展、思维品质提升三层递进体系,通过科学训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高中化学训练案设计需考虑学科特点与学情差异,基础知识训练着眼全体,确保基本概念、规律、方法为每位学生所掌握;综合拓展训练注重知识整合,通过跨章节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打破知识壁垒建立知识联系网络;能力提升训练则聚焦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内容设计应遵循基础必做、拓展选做、提高挑战原则,既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又充分激发学习潜能。针对高中化学学科特点训练案应当设计结构推断题、反应历程推测题等多种类型,尤其应加强实验与理论结合训练,引导学生从微观分子水平理解宏观化学现象本质。

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教学为例,训练案设计注重突破有机化学学习难点。基础知识训练环节应当设计烷烃、烯烃等典型有机物命名、结构特点等基础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碳原子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等基础知识;综合拓展训练环节设计“不同碳氢比例”“烃类氧化产物预测”等题目,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结构与性质关系;能力提升训练环节则设计“从甲烷到乙醇合成路线设计”等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课堂实施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烃类命名与结构书写基础训练,确保掌握基本规则;然后组织学生探讨“为何碳原子能形成如此多样化合物”问题,从微观电子结构角度理解碳原子成键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有机物性质差异,分析结构与性质关系;最后设置实际应用情境,如“设计一条以石油为原料制备聚酯纤维路线”,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结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一课三上”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践应用,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科学设计教学体系优化课堂结构,强化训练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此教学模式将预习、探究、训练有机结合,构建完整学习闭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化学学科特点。实践证明“一课三上”教学模式为深化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路径,值得在更广范围推广应用,为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郝敏璇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 2024.

[2] 任玎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以 A 地区为例[D]. 喀什大学 ,2024.

[3] 张道通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J]. 中华活页文选 ( 高中版 ), 2023(18):0096-0098.

[4] 杨小祥, 梁雪峰, 崔晓辉. 试论初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衔接与进阶[J]. 化学教学 ,2025(1):3-7,22. DOI:10.3969/j.issn.1005-6629.2025.01.001.

[5] 王楠 , 许招会 , 严文静 , 等 . “双碳”融入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分析与教学建议 [J]. 化学教学 ,2025(2):14-20. DOI:10.3969/j.issn.1005-6629.2025.02.003.

[6] 冯存良 . 基于”三新”背景实施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25(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