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应用与育人价值探究

作者

姬娟娟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二中学  718400

一、引言

初中地理教学肩负培育地理素养、深化学生地理环境认知的使命。传统教学侧重教材知识传授,与学生生活关联薄弱,导致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不佳。乡土资源作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素材,兼具直观性、生动性与趣味性,将其融入教学,可丰富内容、激发兴趣、提升实践能力,具有重要育人价值。

二、乡土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2.1 乡土资源的内涵

乡土资源指学校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社会经济资源,是学生可直接或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具有地域性、亲近性与独特性,易引发学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2.2 乡土资源的类型

2.2.1 自然地理资源

涵盖地形地貌(山脉、河流)、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如当地湖泊、特色生态系统。

2.2.2 人文地理资源

包含历史遗迹、文化传统、民俗风情、聚落城市、特色产业等,如古建、传统节日、手工艺品。

2.2.3 社会经济资源

涉及交通、通信、商业、旅游等经济发展状况,如本地交通网络、商业中心、知名景点。

三、乡土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必要性

3.1.1 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地理教材内容相对固定,难以全面展现各地丰富多彩的地理风貌。引入乡土资源能有效弥补这一局限,将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民俗文化等地域特色地理知识融入教学。如此一来,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更深入了解家乡地理及发展变化。

3.1.2 提高学习兴趣

乡土资源自带熟悉性与趣味性,是学生成长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元素。教学中依托这些资源,能迅速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会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地理知识,课堂参与度大幅提高,进而显著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3.1.3 培养实践能力

地理考察、社会调查等乡土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应用地理知识的平台。在考察家乡河流、山脉时,学生需运用所学观察地形地貌;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人口分布,要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锻炼,实践能力逐步提升。

3.2 可行性

3.2.1 资源丰富易得

各地区均有独特乡土资源,教师可便捷获取;结合信息技术,还能通过网络拓展资源渠道。

3.2.2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契合初中地理课标 “关注身边地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的要求,为达成教学目标提供支撑。

3.2.3 得到学生和家长认可

学生对家乡有深厚情感,家长支持孩子了解家乡,乡土资源应用易获师生与家长支持。

四、乡土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借乡土资源创设情境,如讲 “地形地貌” 时,展示本地山脉、溶洞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并思考成因,自然引入新课,吸引注意力。

4.2 知识讲解中的应用

将乡土资源与教材结合,如讲 “气候” 时,分析本地气候对农业、居民生活的影响,用实际案例深化知识理解,让抽象内容具象化。

4.3 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组织乡土实践活动,如学 “河流” 后,带队考察本地河流,观察水文、两岸地形,采集水样检测,在实践中强化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

4.4 作业布置中的应用

设计乡土主题作业,如调查家乡农业产业结构、绘制家乡旅游地图,让学生课后探究家乡地理,提升综合能力。

五、乡土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5.1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乡土资源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学生与家乡。教师以乡土资源为生动载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从熟悉的山川河流到古老的建筑传说,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这份对家乡的热爱如同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延伸为对祖国的深情眷恋,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厚植生长。

5.2 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乡土实践活动是地理学习的生动课堂。依托于此,学生能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如规划乡村旅游路线、分析农田土壤肥力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地理实践能力,还锻炼了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团队协作精神也在共同探索中得以培养。

5.3 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乡土资源以其独特的生动性,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的钥匙。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与身边生活紧密相连。凭借这份亲近感,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积极探究家乡的地理奥秘。长此以往,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得以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5.4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了解家乡资源状况是学生树立正确资源观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调研家乡的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深刻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懂得珍惜与合理利用。同时,观察家乡存在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积极行动,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5.5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乡土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古老的历史遗迹见证着岁月的变迁,独特的民俗风情传承着先辈的智慧。教师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学生在感受文化魅力的过程中,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结语​

乡土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兼具应用与育人价值,能丰富内容、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积极挖掘利用乡土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资源与教学深度融合;学校与教育部门需加强支持引导,为乡土资源推广应用创造良好条件,助力培养兼具地理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运用策略 . 林凤华 . 好家长 ,2024(59)

[2]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以榆林地区为例 . 马瑞刚 . 文科爱好者 ,2025(02)

[3]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陈新红 . 文科爱好者 ,2023(02)

[4]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策略研究 . 杨鸿飞 .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