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司法警校学生心理压力构成要素研究
张洪坤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230031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司法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司法警务人才的重要使命,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警务技能,更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复杂的司法工作环境。然而,司法警校独特的培养模式和职业导向,使学生面临着较普通高校学生更为特殊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还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胜任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深入探究新时代司法警校学生心理压力的构成要素,对于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警务化管理带来的适应性压力
警务化管理是司法警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核心管理模式,其以严格的纪律要求、规范的行为准则和统一的生活标准为特征,旨在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职业素养。但这种高强度的管理模式也给学生带来了显著的适应性压力。从日常作息来看,学生需严格遵守固定的起床、出操、上课、就寝时间,缺乏自主安排时间的灵活性,长期的规律性作息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压抑感。内务管理的高标准同样带来压力,被子叠放、物品摆放、环境卫生等都有严格规范,一旦不符合要求就可能面临批评或处罚,这让学生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担心因细节失误而影响集体荣誉。
集体生活中的纪律约束也加剧了心理负担。学生在着装、言行、队列等方面必须保持高度统一,个人个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部分性格活泼或注重个性化表达的学生,容易因难以适应这种集体规范而产生焦虑情绪。此外,警务化管理中的量化考核制度,将日常表现与评优评先、毕业分配等挂钩,进一步放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唯恐因失误影响个人发展。
2. 学业与技能训练的双重压力
司法警校的学业体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强度,给学生带来了双重压力。在理论学习方面,学生需掌握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领域知识,课程内容繁杂且专业性强。《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核心课程要求精准记忆大量法条法规,同时需要理解法律原理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学习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因难以适应高强度的理论学习节奏,出现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不理想等问题,进而产生自我怀疑和焦虑情绪。
实践技能训练是另一重要压力源。司法警务专业注重实战能力培养,学生需接受擒拿格斗、武器使用、应急处突等技能训练。这些训练项目对体能、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因体能不足或心理紧张而难以达到训练标准。在模拟实战演练中,学生需在高压环境下完成案件处置、人员管控等任务,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 “任务失败”,这种场景化训练容易加剧学生的心理紧张感。此外,学业考核与技能认证的严格要求,使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备战各类考试,长期处于高强度学习状态,身心疲惫感不断累积。
3. 就业前景与职业预期的不确定性压力
尽管司法警校学生就业方向相对明确,但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仍给他们带来较大心理压力。入警考试是学生进入司法系统的关键门槛,考试竞争激烈且录取比例有限,部分学生因担心无法通过考试而产生焦虑情绪。考试内容涵盖行测、申论、专业知识等多个领域,备考周期长且难度大,长期的备考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疲惫。
职业预期与现实的差距也加剧了心理负担。许多学生在入学时对司法警务工作抱有理想化认知,认为工作环境稳定、职业荣誉感强。但随着学习深入和实习体验,逐渐了解到司法警务工作的艰辛 —— 基层岗位工作强度大、风险高,需要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和突发状况。部分学生因难以接受这种职业预期落差,对未来职业发展产生迷茫感。此外,就业分配中的地域差异和岗位差异,使学生担心无法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了心理压力,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规划信心。
4. 人际交往与职业认同的隐性压力
人际交往关系的复杂性给司法警校学生带来了隐性心理压力。集体生活环境中,学生需与同学、教官、实习单位同事建立良好关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其学习生活状态。部分学生因性格内向或缺乏社交技巧,在与他人相处中容易产生矛盾摩擦。在团队训练和协作任务中,个人表现与团队成绩紧密相关,若因个人失误影响团队荣誉,容易引发同学间的隔阂与误解,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职业认同危机是另一潜在压力源。司法警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但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受到外界价值观影响,对职业的认同感逐渐弱化。看到同龄人选择薪资更高、工作环境更舒适的行业时,一些学生开始质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心理失衡。此外,司法警务工作面临的舆论压力也让学生感到困扰,近年来社会对执法规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部分负面执法案例的传播,使学生对未来职业形象和职业风险产生担忧,进而影响职业认同和职业信心。
5. 结束语
新时代司法警校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警务化管理适应、学业技能训练、就业前景预期、人际交往与职业认同等多个维度。这些压力相互交织,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缓解司法警校学生心理压力,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学校应优化警务化管理模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学业指导和就业帮扶;社会应营造理解支持司法警务职业的良好氛围,提升职业认同感;学生个人需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通过多方面协同发力,为司法警校学生构建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既懂业务又强心理的高素质司法警务人才,为新时代司法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强 . 警校运动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影响研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02):44-46.DOI:10.20155/j.cnki.issn2096-8485.2025.02.015.
[2] 方菲 , 江楠 . 心理健康全链条服务引入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实践路径 [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38(01):73-77.
[3] 赵传锡 , 李伟兰 , 郭旭军 . 警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 ,2022,3(0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