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渗漏问题防治技术实践

作者

安丽丽

身份证号码:23020719810610062X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住宅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在众多的住宅工程项目中,渗漏现象屡见不鲜,成为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寿命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渗漏不仅会损坏室内装修,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墙面发霉、地板变形等,还可能引发电气安全事故,甚至危及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深入研究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渗漏问题及其防治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升我国住宅建筑的整体品质和居住舒适度至关重要。

一、渗漏原因分析

建筑渗漏问题的根源多元且复杂,可从设计、材料、施工及后期维护四方面剖析。

设计环节存在明显短板。部分方案对防水细节考量欠缺,未充分结合地域气候与地理特征进行针对性规划。像屋面排水坡度设置失当,易造成雨水潴留;厨卫等用水区域的防水层与周边结构衔接欠佳,形成潜在渗水通路。建筑节点如女儿墙根部、檐口、窗台等地的构造处理粗放,难以有效阻隔水分入侵。

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成为关键隐患。市场上劣质防水材料泛滥,其耐候性、延展性和抗渗性均不达标,使用中易出现龟裂、老化等劣化现象,致使防水功能失效。与之配套的密封胶条、止水带等辅助材料若质量低劣,即便主体材料合格,也会因密封不良引发渗漏。

施工工艺不规范是主要诱因。基层预处理不到位,表面残留浮尘油污或凹凸不平,严重削弱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力。防水涂料施涂时厚度不足、遍数不够,卷材铺贴存在缝隙或搭接宽度不符规范,均会造成防水屏障出现漏洞。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产生的蜂窝麻面、裂缝,以及管道穿楼板处封堵不严,都为水分渗透提供了通道。

后期维护缺位加剧了渗漏风险。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屋顶杂物堆积阻塞排水系统导致积水;外部设备安装不当破坏防水层;业主擅自改造房屋结构改变原有排水路径,这些行为都可能催生新的渗漏源。

二、防治技术措施

(一)优化设计方案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合理确定屋面、外墙、地下室等部位的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例如,在多雨地区应适当提高屋面排水坡度,增加天沟、雨水管的数量和管径,确保排水顺畅。对于高层建筑,要考虑风压对幕墙密封的影响,加强节点部位的防水设计。

精心设计建筑节点构造,采用多重防水措施。如女儿墙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泛水,并在顶部设置金属盖板;窗台处做成内高外低的斜坡,外侧设置滴水线;变形缝处选用适应变形能力的止水带,并填充弹性密封材料。通过这些精细化的设计,增强建筑物整体的防水性能。

(二)严格选材标准

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防水材料供应商,优先选用经过国家认证的产品。在采购前应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对于防水卷材,要检查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不透水性等指标;对于防水涂料,需检测固体含量、干燥时间、耐水性等参数。

注重辅助材料的配套性,选用与主防水材料相容性好的密封胶、锚固钉等配件。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材料类型和规格,如在潮湿基层上应使用湿固化型聚氨酯防水涂料。

(三)规范施工流程

在防水工程施工中,基层处理至关重要。需确保基层平整、干燥且清洁,针对凹凸处实施找平,彻底清除浮尘、油污等杂质。涂刷防水涂料前,应先施涂基层处理剂,以强化防水层与基层间的附着力。

施工时务必遵循规范,防水涂料需分层均匀涂刷,总厚度达标;卷材铺贴则要保证搭接宽度合规,采用热熔或冷粘法确保粘结稳固。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监控,即时发现并修复瑕疵。

细部节点尤需关注,如阴阳角、管根及地漏周边等易渗部位,应通过增加胎体材料层数或多次涂刷涂料来加强防护。管道穿楼板或墙体时,须安装套管并用膨胀水泥砂浆严密填充缝隙,做好密封措施。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充分振捣避免蜂窝麻面和露筋现象,加强养护管理,维持适宜温湿度,有效预防收缩裂缝引发的渗漏问题。

(四)加强后期维护管理

建立完善的建筑物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屋面、外墙、卫生间等易渗漏部位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屋顶杂物,疏通排水管道,修复损坏的防水层和密封件。

加强对业主的教育宣传,告知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因不当使用造成渗漏。例如,禁止在屋面上随意堆放重物,不得擅自改装房屋结构和排水系统。

对于发现的小面积渗漏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防止问题扩大化。可采用局部开挖、注浆堵漏等方法进行处理,确保修补效果良好。

三、工程实例应用

以某高层住宅小区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 15 万平方米,共有 8 栋30 层高的住宅楼。在项目建设初期,针对可能出现的渗漏问题制定了详细的防治方案。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优化了屋面、外墙、地下室等部位的防水设计。选用了优质的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屋面防水层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裂性;卫生间采用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无毒环保且与基层粘结牢固。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加强了对基层处理、防水层施工和细部节点处理的质量管控。项目竣工后,经过多个雨季的考验,未出现明显的渗漏现象,住户满意度较高。

四、效果评估与经验总结

通过对该住宅小区及其他类似项目的跟踪调查发现,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技术后,住宅建筑的渗漏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渗漏投诉减少了约70% ,维修成本降低了约 60‰ 。实践证明,从设计、选材、施工到后期维护全过程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大大提高住宅建筑的防水质量。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一是要树立全员质量意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一线施工人员都要高度重视防水工程质量;二是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探索新的防水技术和材料;三是要强化过程控制和质量验收,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规范要求。

结语

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渗漏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常见的质量通病,其防治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材料、施工和维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优化设计方案、严格选材标准、规范施工流程和加强后期维护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渗漏问题,提高住宅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防治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和完善防水工程质量管控体系,为广大居民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应用于住宅建筑防水领域,为彻底解决渗漏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志勇 . 探讨屋面防水工程渗漏原因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J]. 工程质量 ,2025,43(06):106-110.

[2] 王磊 . 改性密封胶在老旧建筑外墙保温薄层加固中的应用 [J]. 北方建筑 ,2025,10(02):78-82.

[3] 李永平. 建筑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D]. 新疆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