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规模化种植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研究
曲欣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广运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 253300
引言
玉米不仅是日常生活当中极为重要的粮食来源,也是工业生产及饲料加工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玉米作物需求的不断攀升,玉米规模化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而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既可以提高玉米种植效率与产量,并且可以给广大农户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玉米种植户应将农机与农艺有机融合到一起,利用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方案来实现增产、增收、增效的美好愿景。
1 玉米规模化种植中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玉米生产机械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播种、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 2024 年,我国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 80% 以上,部分规模化种植区域甚至超过 90% 。在农艺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不同区域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途径,如通过选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优化种植行距以适应农机作业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在东北地区的玉米主产区,推广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与大型联合收获机配合,提高了收获效率和籽粒损失率控制水平。
2 玉米规模化种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策略
2.1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需推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旨在为玉米规模化种植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其一,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于购置先进农机设备,并且同步采用与之配套农艺技术的种植户以及农业企业,给予相应补贴。此举意在降低企业在前期阶段的投入成本。若有主体购买了具备精准播种与变量施肥功能的农机,那么按照该设备价格的特定比例予以补贴,以此激励其踊跃采用这些新技术。其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从事农机研发制造工作,以及致力于推广先进农艺技术的企业,实施减免相关税费的政策。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企业参与到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性。其三,构建政策引导机制。积极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各方携手,共同致力于攻克农机与农艺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2.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强农业机械适应性
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科技研发工作对玉米规模化种植至关重要,因此,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投入力度,并鼓励农机企业与各个农业院校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基地,以研发出适合于各地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的农业机械。比如在丘陵山区,重点研发小型、轻便、多功能的农机具,如履带式小型拖拉机、山地专用播种机和收割机等,这些农机具应具备良好的通过性和爬坡能力,能够适应复杂的地形条件。另外,为了推进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进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 GPS 技术,对玉米种植区的土壤湿度、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等指标进行监测,然后对玉米的播种量以及播种深度进行精准调整,也可以利用无人机智能喷药系统来精准地识别出用药区域,以此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污染环境现象的发生。
2.3 中耕与农业机械的融合
在玉米的规模化种植与管理过程中,提升中耕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在玉米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分与养分属于关键的两大要素,在玉米规模化种植进程中,科学有效的管理作业是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核心保障。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深度融入,为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与养分管理注入了强大动力。中耕作业作为一项集除草、松土、调节土壤水分状况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技术,对于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中耕处理,能显著提升土壤的透气性与保水能力,有效抑制杂草对土壤养分的竞争,从而为玉米根系营造出优良的生长环境。在此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中耕机械,种植户能够依据玉米品种特性、植株实时生长状态及土壤的实际状况,精准设定中耕时间、作业频率与深度等关键参数,将中耕作业的效果最大化。中耕农艺与农业机械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优化土壤的疏松度与肥沃程度,为玉米根系生长提供更加理想的介质,还能借助中耕机械搭载的智能化设备,提升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2.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玉米规模化种植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对购买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机具给予补贴,对推广应用融合技术的种植主体给予奖励。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机与农艺融合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农民和企业的资金难题。
2.5 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高校与职业院校应当对农业相关专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增加农机与农艺融合类课程,着力培育既精通农机技术,又熟知农艺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比如,开设“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与种植技术”等课程,借助理论授课、实际操作以及案例研讨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助力学生扎实掌握融合技术的关键知识与技能要点。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投身科研项目实践以及企业实习活动,以此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另外,面向在职的农机操作人员、农业技术人员以及种植户群体,定期组织开展农机与农艺融合方面的职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新技术的应用、新设备的操作要领以及先进农艺技术的具体实践等方面。综合运用现场示范教学、线上远程培训、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2.6 完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科研机构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科研机构、农机企业、农业推广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 “产学研推” 一体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规模化种植中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玉米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玉米规模化种植中农机与农艺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品种与农机不匹配、种植模式与农机不协调等问题。通过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选择技术、与农机适配的种植模式优化技术、机械化田间管理与农艺措施融合技术以及机械化收获与农艺要求协同技术等关键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未来,通过加强品种选育与农机适配性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完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将进一步推动玉米规模化种植中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崔秀伟,卢丽晶,刘凯 . 玉米规模化种植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 [J]. 中国农机装备,2024(8):50-52.
[2] 周刚. 玉米机械化种植中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研究[J]. 农业机械,2024(8):71-73.
[3] 申太高,郝海涛 . 玉米种植中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措施的科学研究 [J]. 种子世界,2024(1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