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姜鳕娟

哈尔滨市松南学校

前言:学习本身就是探索研究、总结归纳、竞争拼搏相结合的过程,而适当合理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减负并非“放养”,在“双减”提质背景下,合理的作业体系设计和构建能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以小学数学为例,实行以“基础 + 拓展”为核心思路的双轨作业体系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双减”提质背景及“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基本概况

1.1“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及发展概况

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造成了“校内减轻负担,校外增加负担”的严重后果,为整治如小学生每天作业超时,在父母批改作业等学习压力超载问题的出现以及不断恶化,‌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双减”的理念,提出了“ 1+3 ”的目标计划。其中,“1”是以 1 年为期限的该政策的第一步,它以“作业革命”和“课后服务升级”为主要内容,通过全面取缔暑 / 寒假的学科培训,将非学科培训纳入政府定价管理等措施相结合等手段实现校内外综合治理。“3”是以 3 年为期限的该政策的第二步,即深化和提高教育质量,在双重减负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建立一个动态监控机制,让政策的重心得以转移,并以弱化“唯分数论”、探索“无纸化测评”等新型评估方式‌等手段构建长效机制。“双减”政策深化过程始终聚焦‌“减负”与“提质”的双轨平衡‌,通过‌教师减负增效、考评制度改革等手段进一步实现教育生态的重构及完善。

1.2“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来源及发展

“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雏形起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它强调了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认知层次差异相适应,也是设计分层作业的关键基础。而“双减”政策中明确的鼓励设计有层次的、有弹性的个性化作业也为设计双轨作业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提供法律基础。而在教学实践中也逐步发展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案例,如在深圳南山学校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基础题 + 数学绘本 + 跨学科项目为主要创新点设计三轨作业体系;在河南汉王小学开展的以每月评改作业水平动态分组为中心革新点的作业体系试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表现优异。目前,由形式分层向素质提升整合也是实现“基础+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深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以‌跨学科问题为驱动,评价机制革新为手段,有助于建立‌全国推广与长效保障机制的建立,尽快实现“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内涵升级。

1.3“双减”提质背景及“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现状

在“双减”提质背景下,“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创新,不但需要完成双重减负任务‌,实现教育公平深化的初步效果,更是需要以‌素养导向转型和资源适配改革为主要手段的深化改革。而双减”提质背景下的“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实践也面临着如教师缺乏科学评估工具、动态调整机制缺失的分层标准制定难;基础层作业重复率高、拓展层任务与课标契合度不足、跨学科作业开发能力弱的资源适配不足;超半数学校仍以完成度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分层作业批改耗时加倍导致教师负担加重的评价体系滞后等多种问题。因此,分析整合优缺点,指定有针对性、高效性、合理性的“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是优先必要的。本研究将以小学数学为例,浅析“双减”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双减”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1“双减”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构建的内涵及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作为主科,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与空间思维、‌创新与问题解决等能力,更是为将来中学数学学习进行基础的知识积累和底层支撑。因此,在“双减”提质背景要求下,小学数学“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构建是必要的。应秉持目标导向性、分层递进性、形式多样性相结合的构建原则,即以课程标准为核心,基础作业聚焦基础落实,拓展作业侧重能力培养,实现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的目标导向性原则;以面向全体学生,巩固教材核心知识的基础层、增加综合性任务的提高层、开展项目式探究的发展层为三级分层设计的分层递进性原则;测量实验、购物预算等生活应用的实践类形式、解题思路讲解、数学小论文等的表达类形式、思维导图、数学手抄报等的创意类形式的形式多样性原则。以精准控量、前置衔接为设计思路,即教师预做评估,确保三至六年级日均作业 ⩽60 分钟、剔除机械重复题目,保留典型例题如每课 2-4 道核心题等方式实现精准控量;设计预习作业如《克与千克》课前调查,建立知识连接点等手段实现前置衔接。

2.2“双减”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经典案例

“双减”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双轨融合路径可以简述为通过基础作业实现知识内化达到巩固核心的目的、通过拓展作业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实现素养提升,知识内化和素养提升均可以依靠创新实践和生活应用等实践来完成。经典的案例如获市级作业设计一等奖‌的深圳南山“三级进阶”模式,动态分组保障弹性发展,即通过大数认知“一粒米的重量计算”培养建立数感,实现基础巩固层级;通过数学绘本阅读 + 家庭物品测量实践培养建立量感,实现能力拓展层级;通过“万粒米拼中国地图”跨学科项目培养建立空间观念与创造力,实现创新挑战层级,完成“三级进阶”模式。

2.3“双减”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双减”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基础 + 拓展”双轨作业体系的构建的本质是‌“教育公平”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具有多重核心意义。精准控制作业负担,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实现破解“机械重复”与“超量超纲”困局,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通过动态分层破除标签化、技术赋能城乡均衡实现实现“因材施教”与“资源普惠”双赢‌的教学公平局面;‌通过基础层强化思维根基、‌拓展层激活综合能力实现推动“知识内化”向“实践创新”跃迁;通过评价机制革新,从而缓解家庭教育焦虑,实现促进“家校协同”与“评价转型”‌‌的教育生态重构。

3. 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道德责任感、全方面发展的人,而形成“双减”共识,提质课堂教学是核心要求,作业作为教学实践发展的关键环节更加需要改革创新。以小学数学为例,通过将作业体系以“分层 + 融合+ 实践”的设计思路进行重构,根据目标导向性、分层递进性、形式多样性的构建原则进行实践,不但可以破解“机械重复”与“超量超纲”的困局,更可以实现“因材施教”与“资源普惠”的双赢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知识内化。

参考文献

[1] 段轶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J]. 河北教育( 教学版 ),2023, 61(Z2):10-12.

[2] 陈孝国 , 康馨 , 黄和悦 , 等 . “双减”背景下中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学周刊,2025, (0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