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东湾油田长7组水平井压裂技术优化与应用

作者

李博 朱泽玉 郭鹏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河南南阳 473132

0 前言

东湾油田地处陕西省宜君县,位于旬宜探区西北部,整体发育源内、近源、远源三套成藏组合,主要生产层位为长7 层,孔隙度4-11%、渗透率0.002-0.48md,均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砂体厚度达 101-135m,岩性成分主要为泥岩夹灰色细砂岩。2012-2016 年东湾油田开发过程中试油后产量递减快,稳产周期短,累计产油量低不能满足商业化开采油藏的需求,低油价下该油田一度关井停产。随着水平井密切割、桥塞分段压裂工艺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致密油勘探开发出现了新突破,有必要通过技术更新迭代为低渗透致密油藏开发注入新活力。面对单井产能低、地面条件受限的问题,本文以东湾油田长 7 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丛式”水平井布井方式下的致密油藏密切割体积高效压裂技术,助力东湾油田低成本高效开发铺垫出了一条新路。

1 长7 压裂改造难点及工艺优化

1.1 长7 段压裂改造难点

针对长 7 致密油储层天然裂缝不发育、物性差、孔隙连通差、压力系数低等地质特点。采用“渗吸换油增能保压+低温易破胶一体化压裂液+三维建模选层分段+差异化分段分簇+适度排量规模注液”的思路解决储层难点的对策。

1.2 压裂液优化

1.2.1 渗吸换油优化

长7 储层低压且细小喉道占比高,储层非均质性强。优选渗吸剂HN03 通过毛管力作用进入岩石内部来驱替孔隙中的原油。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0.3%HN03 渗吸剂可使原油采收率可达到55%。

1.2.2 低温易破胶压裂液优化

在低温下压裂液破胶残渣多,破胶时间长的问题。通过在一体化压裂液添加多元醇胺类引发剂,加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游离氧,实现低温破胶。压裂液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及携砂性能,防膨性能好,残渣含量低,平均岩心伤害率仅16.1%

1.3 储层密切割分段压裂工艺

统计的东湾8 口老井的相测井数据、岩石力学数据。建立该地区三维空间构造,模拟平面为10m x 10m,总网格数895.433 万个,长7 段71、72、73亚层岩相模型、物性模型、力学的地层格架模型网格。

1.3.1 多簇均匀改造参数优化(1)单段簇数优化

由于水平段的岩石应力场分布的非均质性。受缝间应力场影响,多裂缝扩展过程中出现明显扩展不均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中间缝裂缝导流能量出现明显下降。通过数模对比不同簇数裂缝扩展状态发现:随着簇数增加,当每压裂段内的射孔簇数大于6 簇时,中间裂缝导流能量已难以满足生产 需求,因此优选每段压裂射孔簇数在 6簇以下,以3-5 簇为佳。

(2)单段簇间距优化

在每压裂段内 3-5 簇的条件下,数模对比不同簇间距下裂缝扩展状态。当簇间距大于 10m 时,应力阴影效应对多裂缝扩展影响逐渐减弱,针对目标储层推荐簇间距在8m 左右。综合考虑地层能量低、原油流动性差,强化密切割改造,缩短油气渗流距离。优化簇间距6-10m。

(3)单段排量优化

优化单簇排量2m /min,以起到较好的控缝效果,单段6 簇排量12-14m/min 可明显降低裂缝扩展不均。

(4)单段液量优化

在单段 6 簇条件下,施工液量在 1400m3以上,可明显降低各簇之间裂缝扩展不均的现象。因此,优化单段用液量在 1400-1800m3。

1.3.3 缝高控制参数优化

相邻直井地应力剖面显示,长 71小层隔层应力差 0.4-1.3MPa,长 73小层隔层应力差 1.2-2.9MPa,根据长71小层纵向上遮挡能力弱,优化单簇排量为2.5-3m3/min。6 簇条件下排量大于14m3/min 后,缝长缝高增长幅度变缓,设计最高排量14m3/min。

2 现场应用

2.1 压裂概况

DWXHF 井采用套管桥塞分段方式压裂,施工排量最高12m3/min,共计泵注液量24000m3,泵注砂量 3300m3,综合砂液比13.8%。

2.2 生产情况

DWXHF 井施工后装油嘴控制压力放喷,见油产油返排率1.3%,累产油1586.3 方,最高日产油14.4m³,平均日产油7.7m³,截止目前,日产油稳定在10m³左右。

2.3 效果分析

对 DWXHF 压裂段的日产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虽然单井日产油较高,但是单段出油量差距较大,泥质含量(GR)、纵向砂厚、压裂规模均会影响出油,出油较高的井段一般具有砂岩钻遇好、纵向砂厚大、压裂规模大的特点。高 GR(>115)井段泥岩含量高,压裂改造效果差,井段出液出油量较低,产量差,因此,砂岩钻遇好(GR<115)是实现压后产量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平井压裂改造后,纵向砂体整体均会被动用,纵向砂厚薄的井段物质基础差,井段出油量低,因此,纵向砂厚大(>13m)有利于压后高产。压裂规模对压后产量影响明显,压裂规模小的井段压后产量普遍较低,压裂规模大(压裂液量>1300m3,加砂量>170m3)是压后产量高的必要条件之一。

3 结论与认识

(1)DWXHF 井投产后实现了连续10 个月稳产,日产液量达到了老井同期日产液量的4 倍以上,日产油量到达了老井同期5 倍以上。实现了该地区的致密油产能的重要突破。

(2)DWXHF 井单井日产油较高,但是单段出油量差距较大,泥质含量(GR)、纵向砂厚、压裂规模均会影响出油,出油较高的井段一般具有砂岩钻遇好、纵向砂厚大、压裂规模大的特点。

(3)控压生产是保持低压油井长时间稳产的关键。通过严格坚持“控压生产”原则,结合动液面的变化,实时优化调整转速,确保合理沉没度及稳定产液能力,有效建立了多簇裂缝均匀导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云贵.旬邑探区长7 油层地质特征及压裂参数优化[D].陕西:西安石油大学,2018,38-3

2]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7储层岩石力学特征[J]. 非常规油气,2024,11(6):109-110.

[3] 李婷婷,成志刚,石玉江等.基于地层元素测井资料的陇东长7储层矿物含量精确计算[J].测井技术2019,43(3):304-305.

[4] 马泽元,胥云,翁定为等.水平井体积改造井距和簇间距优化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46(2): 120-121.

[5] 周朗,林然,周小金等.长7 段储层多井平台压裂模式模拟研究[J].钻采工艺, 2023,46(4): 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