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韩英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067300
前言
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取教师主导方式,这就导致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知识探究中。而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强、内容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学习。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开展信息化高中化学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资源,还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希望通过本文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策略的提出,推动教学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高中化学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化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水平灵活设计教学方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学习途径。同时,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针对性指导。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利于学生记忆与应用知识。而引入信息化技术,教师就可以借助动画演示、虚拟实验等方式直观地呈现化学知识,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动力,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讲解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化学信息化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化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讨论,通过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通过精炼的视频内容加强学生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先预习化学分子结构基本知识,如分子结构概念、有机化合物结构示意图等,让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动画动态演示分子中分子结构变化和键合形式,降低学生课堂理解难度,将注意力放在知识探究与实践探究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与记忆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二)设计虚拟实验活动
在信息化支持下,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设计虚拟实验活动,打破传统化学实验室资源、场地、时间等限制,让学生在零风险、零成本的情况下完成实验,同时,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观察不同条件下结果反应,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金属的冶炼方法》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虚拟实验,模拟金属从矿石中提炼的过程。在虚拟实验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不同矿石和冶炼方式,如高温还原、电解法等,并通过调整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提炼过程与产物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金属冶炼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方式的优缺点,通过思维碰撞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帮助下深入探究,又能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三)设计课堂在线测试
利用信息化平台设计课堂在线测试,可以让教师调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蛋白质》为例,教师在完成教材知识讲解后,就可以设计在线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例题分析等。在学生答题后,智能化系统会自动给出评分以及反馈,提供自动解析,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同时,通过测试,教师可以精准了解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方案。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又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信息化内容,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与局限性,还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在信息化辅助下,高中化学课堂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燕 . 教育信息化视域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J]. 试题与研究,2022(35):37-39.
[2] 李彦山.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智慧课堂”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2022(3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