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胡业霞

金寨县莲花学校

引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丰富的记叙文、诗歌、童话、寓言等文本,涵盖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家国之情等多元主题。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解分析—分段解读—总结主旨”的模式,难以兼顾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实时追踪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思维动态。随着 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智能备课系统、语音交互工具、阅读分析平台等资源逐渐走进课堂,如何科学运用这些技术挖掘阅读教学的新潜力,实现“以技术促育人”的目标,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对照教学目标,确定AI 应用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AI 技术的应用需紧密围绕目标展开,避免陷入“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将 AI 工具与阅读教学目标精准对接,既能解决传统教学中目标达成度低的问题,又能通过技术赋能拓展教学维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低年级阅读教学以“培养阅读兴趣、积累常用词语、初步感知文本内容”为核心目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初步理解伙伴间互相帮助的道理”。针对这一目标,教师可借助AI 语音评测工具开展教学:先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AI 系统实时识别学生的发音准确度、语速节奏及情感表达,生成个性化评测报告,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语气生硬的句子”等问题;再根据评测结果,推送针对性的跟读训练资源,如带拼音的生字音频、专业播音员的范读视频;最后组织“AI 配音秀”活动,让学生为课文角色配音,AI 系统根据情感匹配度打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 AI 技术,将“朗读训练”从模糊的定性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改进的具体任务,帮助低年级学生扎实达成阅读目标,同时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结合学生实际,适配AI 工具

每个学生的阅读基础、兴趣偏好、学习节奏都存在差异,AI 技术的优势在于能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提供个性化支持。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需求,选择适配的 AI 工具,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的阅读成长。

对于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往往存在“识字量不足、阅读理解能力弱”等问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可引入 AI 互动阅读 APP:APP 内置“生字点读”功能,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点击即可听到标准读音与释义;针对课文中“海底的声音”“海底的动物”等抽象内容,APP 通过3D动画直观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APP 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答题正确率,自动调整阅读任务难度,如为阅读速度慢的学生拆分段落阅读任务,为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推送简单的选择题(如“海底有哪些动物?”),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信心。

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渴望获得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与更深层次的思维挑战。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后,教师可推荐 AI 阅读拓展平台:平台根据“历史文化”主题,为学生推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故事》《圆明园的前世今生》等拓展读物,并生成“阅读任务单”,如“对比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景象,分析其历史意义”;学生完成阅读后,可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悟,AI 系统会对感悟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亮点与可改进之处,还能匹配有相同观点的同学进行在线交流;此外,平台还设置“思辨话题”(如“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满足他们的高阶学习需求。

三、聚焦课堂活动,嵌入AI 场景

新课标强调“设计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将 AI 技术嵌入课堂活动,能创设更生动、更互动的阅读场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化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能力。

在“阅读分享”活动中,AI 互动平台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学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教师可搭建 AI 阅读分享小程序: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拍摄成图片或视频上传至小程序,AI 系统自动为内容添加文字说明与分类标签(如“动物传播”“风力传播”);然后组织“植物妈妈故事会”,学生通过小程序随机抽取其他同学上传的内容进行讲解,AI 系统实时记录学生的分享时长、语言表达流畅度等数据;分享结束后,学生可通过小程序为喜欢的分享投票,AI 系统生成“最佳分享者”榜单,激发学生的分享热情,同时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阅读知识。

四、布置课后作业,延伸AI 体验

课后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借助AI 工具布置个性化课后作业,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打造持续的阅读学习场域,实现阅读能力的长效提升。

在“实践应用”作业中,AI 创作工具能帮助学生将阅读收获转化为实践成果。教学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教师可布置“我是西沙群岛小导游”作业:学生利用 AI 图文创作工具,将课文中描写西沙群岛风景、物产的内容,制作成导游PPT或手抄报;AI工具提供丰富的模板、图片素材与文字排版建议,如为“五光十色的海水”段落推荐蓝色系模板,为“成群的鱼儿”段落匹配鱼类图片;学生完成作品后,可通过 AI 语音工具录制导游解说词,工具会对解说词的语速、情感进行优化;最后,学生将作品分享到班级群,教师组织线上评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阅读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结语

AI 技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能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痛点问题,还能创新教学模式,拓展育人空间。但 AI 技术并非万能,在实践中,教师需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合理运用 AI 工具,平衡技术与教学的关系,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 AI 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如利用 AI 生成个性化阅读课程、借助 AI 虚拟教师开展一对一辅导等,让 AI 真正成为赋能学生阅读成长、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助手,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侯佳林 .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革新 [J].亚太教育 ,2025,(11):42-44.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5.11.014.

[2] 方家惠 .AI 赋能小学语文阅读精准教学实践 [J]. 学生·家长·社会 ,2025,(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