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化学重难点知识辅助教学模式构建
谭小琴
重庆万州区万中教育集团三峡初中 重庆万州 404000
前言: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的化学教学活动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理解断层,或者是学习分化的情况,不利于各阶段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落实。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载体,微课具有显著的碎片化、可视化与交互性特征,在初中化学课上的灵活引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突破以往教学遇到的诸多瓶颈,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一、微课应用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有助于突破时空限制,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微课主要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来将所讲知识内容生动的呈现出来,以便于学生随时借助手机或是电脑等设备来观看,能够有效突破时空限制。针对化学重难点知识内容学生可以反复的观看,实现对学习进度的自主控制,特别是一些薄弱环节,能够有效开展个性化学习,促进授课效率的显著提升。
其次,能够对教学流程做出进一步优化。教师可将重难点知识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这样既可节省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到课堂的答疑解惑、探究活动的组织当中,让教学流程得到持续优化,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显著提升[1]。
最后,能够将原本抽象复杂的内容转化的更加直观生动,合理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初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内容相对抽象,如,微观粒子的运动、化学反应本质等,仅通过传统教学模式是难以让学生产生透彻直观理解的。但微课能够实现对动画、模拟实验等技术手段的整合利用,将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为学生准确把握化学原理提供助力。
二、初中化学重难点知识分析
微观世界认知方面,分子、原子与离子的概念与性质,还有物质的微观构成等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化学用语学习方面,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具有很强的规则性,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混淆。
化学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方面,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等实验,涉及到一系列的操作规范与复杂现象的分析,会给学生学习增加难度 [2]。
三、基于微课的初中化学重难点知识辅助教学模式构建
(一)微课设计原则
要有明确目标。每一节微课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某一个重难点知识来进行,其中要对教学目标有清晰具体把握,以免设计出来的内容太过复杂。
内容精炼。将微课时长合理控制在 6 分钟左右,内容要有重点,讲解语言需精炼准确,以此来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形式多样。要紧紧围绕教学需求来做到对动画、图片与实验视频等多类资源的有机整合,借助不同形式来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化学教学趣味性、实效性得到显著增强。
突显交互性。在微课当中精心设计问题、测试题等诸多互动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出深入探究,对学习效果做出检验 [3]。
(二)微课制作策略
首先,进行教学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围绕授课需求,借助网络资源、自制实验视频,以及教材插图等路径来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可借助剪映等软件来完成剪辑和加工。
其次,注重动画模拟。针对微观粒子运动、化学反应过程等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内容,可借助3D 动画的形式来进行模拟演示。比如:可借助动画来将水分子的电解过程展示出来。
最后,实验演示。进行规范化学实验操作视频的录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注意事项做出明确标注,比如,氧气制取实验的装置连接,还有气体收集的方法等,让学生在细致观察中,对重难点知识有准确掌握。
(三)教学模式实施
课前预习方面。教师要围绕授课内容,联系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认知特点来将重难点知识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然后借助班级群、学习平台等路径来向学生推送。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要将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完成,如,联系现有知识经验来对相关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完成预习导学案的填写等。教师可借助学习平台来对学生不同时期的预习情况做出全面把握,明确大家在预习中都遇到了哪些难题,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做好铺垫。
课中讲解方面,教师要围绕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总结出来的共性问题来做出着重讲解,联系微课内容来做出合理的补充与拓展。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开展实验探究、多角度讨论分析等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锻炼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由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微课的互动环节来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检测,这样既可以做到对学生各阶段学习效果的准确把握,也能够为后续教学策略调整提供参考。
课后巩固方法,教师要联系课堂教学情况来进行相关微课视频的再次推送,为学生及时开展复习巩固提供参考;合理布置分层作业,基础题可让学生做到对基础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拓展题、探究题则能够让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完成各项作业任务、增加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既可以为自主学习探究带来助力,教师也能够借助线上平台来及时的为学生答疑、辅导,促进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微课来辅助化学课堂教学,能够将新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灵活应用到化学教学活动当中,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困境也能得到突破。但需要注意的是,微课的应用不能盲目,要实现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做到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为化学教学能够朝着精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带来助力,从而顺利落实各阶段教育培养目标,增加学生对化学课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 利用微课突破初中化学教学重难点的实践研究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21, (23): 83-84.
[2] 张静 . 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化学教与学 ,2020, (08): 94 - 96.
[3] 赵秀娟 . 基于微课的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22, (08):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