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课后服务资源整合与应用实践研究

作者

赵小勇

甘肃省临洮县峡口镇新集小学

一、引言

“双减”政策要求课后服务从“有”向“优”转变,然而当前中小学课后服务存在资源短缺、分布零散、与需求适配度低等问题,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整合多领域优质资源为解决课后服务资源困境提供契机,在此情形下,如何挖掘其资源价值服务课后服务实践成为亟待探索的课题。

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后服务资源整合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下,课后服务资源整合需打破壁垒并构建完整体系,鉴于平台资源类型丰富,整合时应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通过有机衔接不同类型资源以实现协同育人,例如结合科学实验与劳动实践资源设计课程。

(二)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方面,由于不同学校和年级存在差异,资源整合要兼顾个性化需求,需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筛选调整,像农村学校可整合农业劳动等资源,低年级则可选动画互动性强的资源 [1]。

(三)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上,资源整合目的在于服务课后服务实践,因此需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优先选择易落地、便于教学的资源,比如 “心理健康教育” 资源可直接借鉴。

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后服务资源整合路径

(一)资源筛选与分类

先成立资源筛选小组,结合学校规划与学生需求制定标准,按教育性等维度筛选资源后,对筛选资源进行分类梳理,以 “年级 + 学科/ 领域” 分类并添加详细说明,进而建立学校资源库,完成资源筛选与分类。

(二)资源重组与开发

在筛选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对资源进行重组与二次开发,将单一资源整合拓展成系列课程,还结合学校特色如足球特色校开发相关课程进行创新开发,实现资源重组与开发。

(三)资源共建与共享

一方面鼓励教师结合实践创新资源并上传学校资源库以实现校内共享,另一方面加强校际交流,通过区域平台分享资源、借鉴经验,形成区域资源联盟,达成资源共建与共享。

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后服务资源应用策略

(一)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针对学生能力差异,利用平台资源开展分层课后服务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其分为基础层、提升层、拓展层并为不同层次学生匹配平台对应资源,如在数学课后服务中,为基础层选巩固基础知识的课本习题讲解、基础概念梳理等资源,为提升层选强化解题能力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技巧总结等资源,为拓展层选拓展数学思维的数学竞赛专题、数学文化探究等资源,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获得提升,这便是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2]。

(二)兴趣拓展应用策略

借助平台丰富兴趣类资源开展多样化兴趣拓展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兴趣需求,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如绘画小组、舞蹈小组、机器人小组、书法小组等不同课后服务兴趣小组,每个小组由专门教师负责,教师结合平台资源设计活动方案,像绘画小组利用“美术鉴赏”“绘画技巧教学”资源开展“中外名画临摹”“创意绘画创作”等活动,机器人小组利用“机器人编程教程”“机器人搭建案例”资源指导学生编程与搭建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此为兴趣拓展应用策略。

五、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后服务资源应用实践案例

以某城区小学为例,自 2023 年起该校开始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整合课后服务资源,经两年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在资源整合方面,该校结合“五育并举”教育目标,筛选平台中符合学校需求的资源,建立了包含“智育拓展”“体育健康”“美育熏陶”“劳动实践”“德育成长”五大模块且每个模块下细分多个子项目的“五育融合”课后服务资源库,如“劳动实践”模块包含“校园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三个子项目,并分别整合了平台中的校园种植指导、家务劳动教程、社区志愿服务案例等资源。在资源应用方面,该校采用“基础 + 特色”课后服务模式,基础课后服务以学科拓展和作业辅导为主,教师利用平台中的学科拓展资源为学生答疑解惑、补充知识 [3];特色课后服务开设 20 多个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依托平台资源开展活动,如“科技创新小组”利用平台中的“3D打印设计“”机器人编程”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校园垃圾分类提醒装置”“简易机器人”等作品;“传统文化小组”借助平台中的“传统戏曲欣赏”“书法艺术”资源开展戏曲学唱、书法练习等活动,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通过实践,该校课后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从 75% 提升至 92% ,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度达 95% 以上,同时教师的资源整合与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多名教师在区域课后服务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六、实践挑战与改进方向

(一)存在的挑战

存在的挑战: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部分教师对平台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呈现“重使用、轻创新”现象从而难以充分发挥平台资源育人价值,平台资源更新速度与课后服务需求变化存在差距且部分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启蒙、跨学科融合课程等)资源相对不足,以及家校协同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家长对平台资源认知和使用能力较弱而无法有效配合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等问题。

(二)改进方向

改进方向:针对上述问题需从三方面改进,即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应用培训并邀请专家开展资源整合与创新讲座以提升教师对平台资源的挖掘和二次开发能力;建议平台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课后服务需求加快资源更新速度、增加新兴领域资源供给,同时鼓励学校和教师向平台反馈资源需求以形成资源供需对接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和使用方法,指导家长利用平台资源开展家庭教育进而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效果。

七、结语

通过科学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课后服务资源供给提供重要保障,以有效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在未来的实践中,中小学不断优化资源整合路径、创新应用策略、克服实践挑战,充分发挥平台育人优势,推动课后服务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田景鸿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25):34-36.

[2] 借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绘就教育均衡发展同心圆——广州市卢君娥名师工作室智援实践 [J]. 教育信息技术 ,2025,(Z2):2.

[3] 周围 .“资源优、运用活、融合新”——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课后服务”应用实践 [J]. 江西教育 ,2024,(46):34-37.

此文系甘肃省教育厅 2024 年度全域全员全过程使用智慧教育平台专项研究一般课题《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体系的课后服务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 ZHPT[202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