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作者

张桂霞

四川省仁寿县城北实验初中

良好的师生沟通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促进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常常不够畅通和有效。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使得学生很难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困惑。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只是对于传统教学来说的。因为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需要做在课堂上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并且需要根据教师的讲解思路去进行理解,这样的话学生的思维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学生根本没有探索,又如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而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体验,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情景中探索,并且慢慢的理解知识点,只要学生沉浸在其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就肯定可以得到培养,同时学生也可以较为轻松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恐龙无处不有》这一课程的时候,就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尝试着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就像这一章节所说的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点是和我们的认知有着一定的差异的。但在讲解完成之后并不会告诉学生,这种差异反而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尝试着往文章题目的方向去想,据想恐龙无处不在,只要学生能够进行这样一个思考,那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探索,无论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是否真的能够挖到恐龙化石,这个经历对学生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凭借着探索精神,勇往直前。

二、减轻教师教学压力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授在教学上不仅要关注到每个语文知识点的对学生而言不同的难易程度,还要兼顾初中生还不是很成熟的学习能力水平,在教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顾虑和压力,对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更多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适当寻找一些帮助,减轻自己的负担。在讲授一些复杂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参考一下互联网上比较成熟有效的教学教案,结合自己课堂的需要进行吸收利用,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才能够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邓稼先》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要讲好这一节课少不了收集邓稼先先生的个人解说,而且在前期备课的时候也需要准备好很多关于邓稼先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搜集这些学习资料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在搜集授课材料的时候找到适合在这节课程中运用图形图像,还能够汲取一些成熟准确的教学教案的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在备课的时候能够节省一些前期收集材料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讲课状态和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三、奠定教学评一体化基础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同样还离不开评价方法的创新,此举有利于教师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动态化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并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反馈与指导。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评价与差异化教学,保障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用性、针对性。基于此,教师应当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黑板报评价、量化积分、互动评比等方式,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上搭建了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即学生自评为基础、学生互评为辅助、教师总评为兜底,其中的自评与互评凸显了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条理性与逻辑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后进行了思维导图的绘制,并依据思维导图进行二次探究,从中了解新知。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自评、互评的步骤,在小组内部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与经验教训,在完成自评互评环节之后,小组选出代表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反馈,教师则根据学生反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化吸收,感受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结合初中语文教育大纲,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丽军 . 读写评一体化教学在初中小说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J].南国博览 ,2019(9):283-283.

[2] 刘广平 .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21,(2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