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研究
洪显耀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曹庙镇中心小学 237443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育思想相对落后,经常会按照教材编写的内容讲解古诗词的含义。但机械式的教育引导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新时期,教师要以兴趣为引导,真正激活学生学习古诗词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知识理解能力,掌握古诗词内涵,同时深刻感受其中的文化意蕴,享受学习的过程。
一、合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语文教师在整合教育资源、呈现抽象的知识内容时拥有了更多的工具和助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现古诗词的场景,介绍古诗词中抽象的字词句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印象,提高课上的专注力,同时学生们也能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提高学习水平。比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中《山行》这首诗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充分理解诗词含义。教师需要在讲解这首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教师也要借助诗句中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继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秋天的动人风景,诸如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枫叶、南飞的大雁等,使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然后再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朗读该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利用表演式教学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利用表演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所谓表演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基于古诗词内容,融入表演元素,让学生还原诗词中的场景,或者展现诗词中的故事内容。在这种直观式的教育模式下,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理解程度,同时也能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诗词中的字词含义,强化自身的审美素养。比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17课《古诗三首》中《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表演式教学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展现西湖晴雨动态变化场景,并配合古筝乐曲,让学生感受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场景,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分组扮演诗人饮酒赏景的片段。学生们可以在表演过程当中用舒缓的动作,表现“晴方160
好”的明媚,学生也可以利用一些道具,展现“雨亦奇”的朦胧,学生们还可以配合诗词内容进行朗诵,展现诗人文人的风采,以此强化自身的审美素养,促进个人的综合发展[1]。
三、从古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视角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由于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今久远,而且古诗词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和我们当前的语言习惯相差较大,所以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知识时存在较大难度。而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出发讲解知识内容,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创作意图和字词内涵,从而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学生们也能够找到学习古诗词知识的视角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9 课《古诗三首》中《元日》这首诗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出发去学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知识理解程度。语文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宋朝新年习俗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感知时代差异,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析诗词的隐喻,诸如“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句,就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关。学生可以联系变法背景,讨论其中的深层次含义,进而体会诗人的革新精神。总之,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从古诗词创作背景的视角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诗词内容[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们理解诗词含义。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表演式的教学活动,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角度出发,来讲解古诗词知识,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词含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霞 .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研究 [J]. 语文世界(上旬刊),2024(8):86-87.
[2] 周立平 , 谢亚萍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4):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