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
王云菊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临港实验小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环节,但传统教学常陷入“就题论题”的困境。教师习惯于将应用题抽象为纯数学模型,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字和符号,难以理解题目背后的实际意义,导致学习兴趣低下、解题思路僵化。
1 生活场景巧融入,激发兴趣促思考
数学问题跟生活挂上钩,这事儿挺管用,学生兴趣容易上来。日常那些事、学校里搞的活动、大伙儿议论的热点,都能变成数学题的底子。老师从这儿找材料,把数字背后那些抽象东西变成学生摸得着的场景,学生琢磨的劲头可能就足了。比方讲“百分数应用”,有个做法挺实在,数学老师拿“商场促销”说事儿:商场搞“满300减50”,一件衣服标价480块,妈妈揣着会员卡还能再打9折,最后得掏多少钱?买东西这事学生熟,碰上这题自然得盘算“满减”和“打折”哪个先来,钱怎么算,算着算着百分数的道道就明白了。再瞅“统计与概率”这块,班里头开运动会是个好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数数,哪个项目多少人报名,赢面有多大,成绩分布啥样。学生得去收数字,画图表,琢磨结果,统计那套办法不知不觉就用上了,数学在张罗活动时有多大用处,心里也有点数。数学题一沾上生活的边,感觉就不一样了,没那么冷冰冰硬邦邦,显得活泛了有温度了。学生态度跟着变,不是光等着老师灌,自己愿意去探探路。靠解这些生活里的难题,学生脑子转得活,碰上新情况知道该咋办,数学想问题的本事和找答案的能力就练出来了。
2 问题设计分层化,贴近实际解难题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差异挺明显。教学实践里,应用题难度如果完全统一,很难让所有学生都满足学习需要。针对这个情况,分层设计问题被证明有效。它依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提供有差异的挑战任务,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在解题时,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围绕同一个教学主题,把应用题分成几个层次。通常包括基础题、提高题与拓展题这三个类别。题目复杂程度逐步增加,开放性也随之提升。以“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为例。基础题设计可以这样:“教室地面长 8 米、宽 6 米,求面积”。这个题目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牢固记住面积公式,属于直接应用。提高题设计可以变化一下:“教室地面长 8 米、宽 6 米,若用边长 50 厘米的方砖铺地,至少需要多少块”。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算面积,还要把面积单位进行换算,再结合除法运算才能得到答案。拓展题的设计思路更进一步:“教室地面长8 米、宽 6 米,若用边长 50 厘米的方砖铺地,每块方砖 15 元,铺完地面需多少钱?若预算有限,可选择哪种更便宜的方砖?”。这类问题复杂度高得多,学生必须把面积计算、单价、总花费以及预算限制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最终做出判断。这种分层的做法,核心价值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难度合适的题目。它直接面对一个教学现实:能力强的学生可能觉得题目太容易,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跟不上进度。分层设计试图缓解这种现象,让“吃不饱”和“跟不上”的问题有所改善。
3 实践操作强体验,知识迁移显成效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实践,突破纸笔计算的限制很重要。学生动手操作,同时动脑思考,动口交流,这种多感官参与的方式,能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经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深化对知识的把握,并促进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教师有必要设计形式丰富的活动,像模拟购物场景、开展测量实验、组织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操作。比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以安排“班级小超市”活动。学生分别成为收银员或顾客,使用学具人民币进行买卖。交易时,学生要算出商品总价,确定找零金额,有时还会碰到“钱不够”或者“需要凑整”的情况。该活动不仅让学生熟悉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兑换关系,也锻炼了计算技能,并初步接触了理财观念。再比如,进行“几何图形”教学时,可让学生动手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然后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也可以让学生拿绳子去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再把测量结果换算成实际尺寸。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能直接体会到图形的特点以及图形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避免了单纯依靠记忆背诵公式来学习的情况。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通过生活场景的融入、分层化问题设计与实践操作体验,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脱离实际、兴趣不足、能力薄弱等问题。生活场景的融入让数学问题“活”起来,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分层化问题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挑战中获得成长;实践操作体验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参考文献
[1] 周少波 .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解析 [J].亚太教育 , 2022,(06):163-165.
[2] 卓越 .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21,(15):137-138.
[3] 刘体美 .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 建模教学策略及实例分析——从教师与学生角度讨论 [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0,(S2):99-101.